[实用新型]一种可装/卸的长焦镜头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8155.6 | 申请日: | 200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65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佑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佑城 |
主分类号: | G03B17/12 | 分类号: | G03B17/12;G03B17/14;G02B7/02;H04N5/2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85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镜头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影和摄像器材的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上的可装/卸的长焦镜头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的便携式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由于其体积小巧、质量较轻、方便携带等特点,更得到消费者的亲睐。但是,这些便携式数码相机及数码摄像机由于受到体积和重量的限制,其上通常不会安装有体积较大的电动伸缩式光学变焦系统,有的甚至仅安装了定焦镜头或者仅能进行数码变焦,因而大部分的便携式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都不具有远距离的调焦功能,只能进行一定距离内的拍摄。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及效果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使得现有的便携式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一些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出来,例如:现有便携式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照相镜头为多层短焦距镜头,仅适合近距离拍摄,几乎不能进行远景拍摄,或者说远景拍摄的效果非常的差,无法满足消费者进行远距离拍摄的需求。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便携式数码相机及数码摄像机在远距离拍摄上的不足提供出新的解决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便携式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不能远距离拍摄的缺陷,提供一种经济实用、使用方便、可装/卸地用在便携式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上的实现长焦距照相的长焦镜头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装/卸的长焦镜头组件,其包括:长焦镜头及装配构件,装配构件设于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本体上,长焦镜头机械连接在装配构件上,长焦镜头与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照相光学模组形成光学上的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需要拍摄远进行远距离拍摄时,只需将长焦镜头组件装配到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上,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的照相光学模组与长焦镜头光学模组组合,形成长焦距照相的光学系统,从而增强便携式数码相机、摄像机长焦距、远距离照相的功能,在近距离拍照时,则不必安装长焦镜头组件。由此消费者无需增加太多的额外费用进行更新换代,即可实现不损失数码相机、摄像机原有的像素并增长了拍摄距离的目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长焦镜头组件的装配构件中央开设有透视窗,装配构件透视窗外围左右两侧分别开设凹槽,在透视窗外围上下两端分别开设定位槽,下定位槽与右侧凹槽连通,上定位槽与左侧凹槽连通;长焦镜头前端两侧设置有定位块,两定位块可以分别嵌入所述两凹槽内,并进而旋转进入所述两定位槽内,固定位在装配构件上。
长焦镜头和装配构件通过对称扇形子母插接方式和旋转至定位槽后固定位,可便捷地、稳定地将长焦镜头与便携式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镜头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长焦镜头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长焦镜头组件中长焦镜头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长焦镜头组件与数码相机预组装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长焦镜头组件与数码摄像机预组装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长焦镜头与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照相光学模组配合的原理图。
以下结合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长焦镜头组件包括长焦镜头1和装配构件2。为了便于描述,将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定义为上,长焦镜头物镜所在端定义为后端。长焦镜头1的外形采用曲线腰鼓直筒的设计,结构紧凑、简洁大方。长焦镜头1上设有调焦手轮10,长焦镜头1前端两侧设置有扇形定位块11和12。装配构件2中央开设有透视窗20,装配构件2上,在透视窗20外围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扇形凹槽21和22,在透视窗20外围上下两端分别开设定位槽23和24,定位槽23和24分别与扇形凹槽21和22连通。
当长焦镜头1与装配构件2配合时,长焦镜头1的扇形定位块11和12可以分别嵌入装配构件2的扇形凹槽21和22内,并可以通过旋转进入定位槽23和24内,从而固定位在定位槽23和24内,以此达成长焦镜头1与装配构件2的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八倍光学调焦的长焦距镜头,调焦手轮10设置在长焦镜头1的物镜端,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佑城,未经李佑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81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