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微型初次级隔离式高频变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8550.4 | 申请日: | 2007-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05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韶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韶英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40;H01F30/06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胜明 |
地址: | 512026***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 环保 微型 初次 隔离 高频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体积小、隔离好、密度高、功率大、漏感小及电流均分特点的高效节能环保微型初次级隔离式高频变压器。
【背景技术】
高频变压器是一种将高压转换为低压的电源供应器,微型高频变压器依然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在两个电路之间传递,其基本结构与常规变压器一样,由磁芯和绕组构成。目前,一般的高频变压器由初级线圈(高压部分)、次级线圈(低压部分)和辅助线圈(初线低压部分)组成,其一般的绕线顺序是由初级线圈到辅助线圈再到次级线圈,每组线圈之间用绝缘胶带隔离。现有的高频变压器存在着体积大、介质损耗大和导线损耗高、漏电感和杂散电容大的缺点,虽然PCB板制成的平板变压器解决了体积大、漏电感和杂散电容大的缺点,但它采用的PCB板介质和铜质导线仍存在着介质损耗大和导线损耗高的严重缺陷,现有技术制作的高频变压器已经严重制约了其高频特性的提高,阻碍了高频变压器高频率、高效率、小体积的发展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体积小、隔离好、密度高、功率大、漏感小及电流均分特点的高效节能环保微型初次级隔离式高频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微型初次级隔离式高频变压器,包括骨架,在骨架上装有磁芯,在骨架上缠绕有初级线圈,在磁芯外周缠绕有次级线圈,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隔装有绝缘层,所述次级线圈至少有一组次级线圈A和二组次级线圈B,两组次级线圈B分别缠装在一组次级线圈A外周;所述二组次级线圈B绕线的两端通过分别联接有二极管整流后相接、其联接点作为输出的一个端点,次级线圈A绕线的一端与二组次级线圈B绕线的中部相联,次级线圈A绕线的另一端作为输出的另一个端点,两个输出端点之间并联有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电流分布均匀、电流密度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漏感低、高频特性好、散热性好、结构简单、隔离好、成本低等优点;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到笔记本电脑、汽车电子、数码相机、数字化电视等方面,适合于表面贴装,实现电子产品轻、薄、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次级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初级线圈,2-次级线圈A,3-次级线圈B,4-磁芯,D-二极管,C-电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微型初次级隔离式高频变压器,包括骨架,在骨架上装有磁芯4,在骨架上缠绕有初级线圈1,在磁芯4外周缠绕有次级线圈,初级线圈1与次级线圈之间隔装有绝缘层,所述次级线圈至少有一组次级线圈A2和二组次级线圈B3,两组次级线圈B3分别缠装在一组次级线圈A2外周;所述二组次级线圈B3绕线的两端通过分别联接有二极管D整流后相接、其联接点作为输出的一个端点,次级线圈A2绕线的一端与二组次级线圈B3绕线的中部相联,次级线圈A2绕线的另一端作为输出的另一个端点,在两个输出端点之间并联有电容器C。
一个普通的输出电压为5V、电流为150A的半桥式DC/DC电源,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后,电源厚度仅为12mm,其电源输出能力超过了所有的小外形电源。本实用新型的漏感极低,散热性好,同时,在满负载条件下,该电源的效率高达82%以上,而该电源的变压器、电感器部件的效率为98.5%。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开发的高技术铁氧体电感元件,可以应用到笔记本电脑、汽车电子、数码相机、数字化电视等方面;本实用新型适合表面贴装,对电子产品实现轻、薄、小型化将起关键作用。
总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型化、微型初次级高频变压器的电感铁氧体元件的应用越来越广。在电子高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将很快取代传统变压器,并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韶英,未经张韶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85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