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任意角度回转限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8622.5 | 申请日: | 200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9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段正澄;黄禹;蔡立兵;龚时华;彭芳瑜;王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3/16 | 分类号: | G02B23/16;G12B5/00;G12B9/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永宏 |
地址: | 523808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任意 角度 回转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多层任意角度回转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某些回转仪器设备中,出于运动控制以及保护设备元器件的需要,常常需要可靠的控制回转角度以及多角度控制。虽然接近开关和行程开关可以实现角度控制,但是存在不稳定因素,不可靠。因此可靠的控制回转角度的最佳方式为机械结构的控制方式;一般采用专用的回转限位装置实现可靠的回转角度控制。但是,根据检索结果,现有的回转限位机构虽然可以实现可靠的限位,但不能实现多角度或者任意角度限位。例如:专利号为:CN01240598.1的专利“仿真转台的360°方位限位机构”设计一种包括左限位动杆、与左限动杆成30°方位的右限动杆、弹性限动杆、两块联结板及一限动板组成限位机构,只能使仿真转台0°~360°范围内顺时针转动180°,逆顺时针转动180°。专利号为:CN0 3212674.3的专利“一种机电式720度回转限位机构”设计了一种主要由回转部分和固定部分构成的限位机构,可以使回转部分相对于固定部分在0°~720°范围回转。上述限位装置结构复杂、均不能实现任意角度控制,应用范围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限位装置结构复杂、均不能实现任意角度控制,应用范围有限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层任意角度回转限位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任意角度回转限位装置,它包括回转体、随动挡块、限位滑动装置、固定机座;限位滑动装置包括带弧形槽的壳体和部分滑动安装在弧形槽内的限位挡块组成;回转体向外连接随动挡块,随动挡块沿回转体轴心向外依次至少设置一个限位滑动装置,随动挡块跟限位滑动装置的限位挡块靠接,限位滑动装置的壳体跟靠外相邻的限位滑动装置的限位挡块固定连接,最外侧限位滑动装置的壳体固定连接在机座上;所述限位滑动装置壳体的弧形槽跟回转体的回转中心同心布置。
其中所述限位滑动装置的壳体弧形槽内的两端设置有螺丝固定的小挡块。
其中所述回转体与随动挡块、限位滑动装置的壳体与相邻靠限位滑动装置的限位挡块、最外侧限位滑动装置壳体与机座都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机构旋转轴安装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回转体的轴心位置,旋转轴绕一个方向旋转时,旋转的角度为360°再加上各个限位滑动装置中限位挡块在弧形滑槽内转动的角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多角度限位、限位灵活、使用方便、适应面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多层任意角度回转限位装置,它包括回转体1、随动挡块2、限位滑动装置、固定机座5;回转体1向外连接随动挡块2,随动挡块2沿回转体轴心向外依次至少设置一个限位滑动装置,限位滑动装置包括带弧形槽的壳体和部分滑动安装在弧形槽内的限位挡块组成;此实施例为两个限位滑动装置即:第一、第二限位滑动装置3、4,包括带第一、第二弧形槽311、411的第一、第二壳体31、41和部分滑动安装在第一、第二弧形槽311、411内的第一、第二限位挡块32、42组成;回转体1向外连接随动挡块2,随动挡块2沿回向外依次设置第一、第二限位滑动装置3、4,随动挡块2跟第一限位滑动装置3的第一限位挡块32靠接,第一限位滑动装置3的第一壳体31跟相邻靠外第二限位滑动装置4的第二限位挡块42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滑动装置4的第二壳体41固定连接在机座5上;所述第一、第二限位滑动装置3、4的第一、第二弧形槽311、411跟回转体1的回转中心同心布置。
第一、第二限位滑动装置3、4的第一、第二壳体31、41第一、第二弧形槽311、411内的两端设置有螺丝固定的第一、第二小挡块33、34。
其中所述回转体1与随动挡块2、第一限位滑动装置3的第一壳体31与相邻靠的第二限位滑动装置4的第二限位挡块42、第二限位滑动装置4的第二壳体41与机座5都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未经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86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