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机直压两板式锁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8829.2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07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东;张春林;李俊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67 | 分类号: | B29C45/67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谭一兵 |
地址: | 52307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机直压两 板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机,尤其涉及一种直压两板式注塑机的锁模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三种注塑机锁模结构为:一、三板式锁模结构,通过机铰机构完成动模板的开启和关闭;二、注塑机直压两板式锁模结构,动模板或静模板上安装增压油缸实现对模具的锁紧和开启功能;三、注塑机直压两板式锁模结构,四条哥林柱呈长方形或矩形布置,高压油缸直接置于四条哥林柱上实现动模板的开启和关闭。
第一种结构的缺点为:三板式锁模结构体积庞大,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机器重量重,对地基承载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机铰机构获得的锁模力变化大,不如直压式稳定。同时当需要较大的容模量时体积将进一步增大,制造成本进一步提高;
第二种结构的缺点为:当使用增压油缸实现对模具的锁紧和开启功能时,增压油缸在相同机器吨位的情况下尺寸比较庞大,对密封件的材料性能将提出较高的要求,长期高压情况下使用更容易漏油。
第三种结构的缺点为:随着塑料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注塑工艺和方式,例如气辅注塑、水辅注塑、发泡注塑等新颖的注塑工艺,工艺特点为制品尺寸大,锁模力和开模力较小,制品成型应力小,如果依然使用普通型注塑机直压两板式锁模结构,机器性价比将降低,同时受四条哥林柱位置限制不利于大件制品的取出。
面对不断发展的专用注塑机市场,我们必须根据新型注塑工艺的发展要求提供专有注塑设备,尽可能提高机器的性价比和满足其使用性能,为客户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推动节能降耗的社会理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的锁模结构,满足较低开模力和锁模力生产情况下生产大型制品的工艺需求,同时降低锁模机构的制造和装配技术难度,降低机器生产装配和加工成本,提供取出大型制品的充足工作空间,节能降耗,进一步提高机器的性价比。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机的注塑机直压两板式锁模结构,包含有动模板、静模板,静模板固定连接高压开锁模油缸系统和移模油缸系统,导向杆上设有导向杆座,导向杆和导向杆座设于静模板下方,导向杆与高压开锁模油缸系统呈水平放置,导向杆的一端通过动模板固定连接静模板,动模板和静模板上均设有减应力机板。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开锁模油缸系统由锁模油缸后盖、锁模油缸、锁模拉杆、活塞紧母、活塞、活塞杆和定位法蓝组合在一起构成,高压开锁模油缸系统通过导向铜套、防尘半环、定位螺母、压板固定在静模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移模油缸系统由连接杆、紧母、移模活塞杆、移模油缸前盖、前盖紧母、固定座、导向套、紧固半环、移模油缸、移模油缸后盖、导向套、止锁螺母和移模活塞组合在一起构成,移模油缸系统通过移模铰座与连接杆固定在静模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减应力机板通过定位套分别连接静模板和动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静模板上设有呈对角布置的两套高压开锁模油缸系统,静模板上设有呈对角布置的两套移模油缸系统各两套;
上述的两套高压开锁模油缸系统中的锁模油缸后盖连接拖架,导向杆通过定位螺母和压板一端同静模板固定,另一端与导向杆座周向固定;
上述的两套移模油缸系统与高压开锁模油缸系统同侧同向布置,高压开锁模油缸通过定位法蓝连接在动模板上,高压开锁模油缸系统的活塞杆通过定定位螺母和压板与静模板固定连接;
上述的移模油缸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动模板,移模活塞杆通过连接杆连接静模板;动模板和静模板上均设有减应力机板。
本实用新型极大地简化了传统的注塑机直压两板式锁模结构,简化了装配关系,极大地降低了制造、装配和调试成本。为低锁模力大型制品的生产提供了一种物美价廉的解决方式,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锁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压开锁模油缸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模油缸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动模板、静模板与减应力机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向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华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8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桥式移动送风水旋喷烘两用喷漆室
- 下一篇:风化岩层锚杆扩底承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