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压式硬度计座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8832.4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72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景长;陈明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40 | 分类号: | G01N3/40;G01P3/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谭一兵 |
地址: | 52308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压 硬度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材料硬度测试仪器,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定速测量试件硬度值的固定硬度计机台。
背景技术
传统的硬度计座只有固定硬度计而测量硬度的功能,并不能进行定速测量试件硬度的试验。当需要在硬度测试过程中对重锤(施力源)进行测速时,分析不同的压力、不同的撞击速度对试件硬度的影响,目前未有相关机台出现,故对现有硬度计机台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了固定硬度计,具备一般硬度计座的功能外,还安装有测速装置得以准确测量硬度计下降的速度,从而为要求更精确、更严格的客户提供定速测量功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油压式硬度计座,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压式硬度计座,包含有支承平台、基座,支承平台上垂直设置支承架,支承架上穿设有可位移的基座,基座的端部设有油压头,油压头上贯穿有压盘主轴,压盘主轴的上端设有砝码,压盘主轴的下端连接接头,接头的柱垂直面设有指向基座的速度感应头,基座远离支承架端部两侧设有两排探头,上排探头由A光发射头及对应的A感应器组成,下排探头由B光发射头和B感应器组成,速度感应头位于A光发射头与A感应器、B光发射头与B感应器之间。
进一步,所述基座中段设有与支承架平行的螺杆,螺杆的顶端设有手轮;
进一步,所述油压头上设有与压盘主轴平行的压盘导杆,压盘导杆的顶端连接砝码;
进一步,所述油压头的前端设有速度刻度盘,速度刻度盘的前面设有调速按钮;
上述的接头的低端设有下压块,下压块的另一端连接硬度计接头,硬度计接头的另一端连接硬度计;
上述的支承平台旁边设有电连接速度感应头的速度显示器。
经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油压式硬度计座是在传统硬度计机台上增加速度测试仪,通过速度旋钮使硬度计在荷重和自重下匀速下降,当速度感应头连续两次切断光源,速度显示器将自动计算并显示速度值,最后停止运动读出试件硬度值,使荷重能均匀稳定的施压于受测试件,达到测试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便捷、直观的从速度显示器上面读出硬度计下降速度,无摩擦、无转换偏差,测试力量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相关结构主要包括以下零部件(或装置):砝码1、压盘主轴2、压盘导杆3、油压头4、调速按钮5、速度刻度盘6、速度感应头7、接头8、下压块9、硬度计接头10、硬度计11、手轮12、螺杆13、支承架14、A光发射头15、速度显示器16、支承平台17、A感应器18、基座19、B光发射头20、B感应器21。
请参阅附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油压式硬度计座系包含:
支承平台17、基座19,支承平台17上垂直设置支承架14,支承架14上穿设有可位移的基座19,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9的端部设有油压头4,油压头4上贯穿有压盘主轴2,压盘主轴2的上端设有砝码1,压盘主轴2的下端连接接头8,接头8的柱垂直面设有指向基座19的速度感应头7,基座19远离支承架14端部两侧设有夹持速度感应头7的A光发射头15、A感应器18,及基座19远离支承架14端部两侧设有两排探头,上排探头由A光发射头15及对应的A感应器18组成,下排探头由B光发射头20和B感应器21组成,速度感应头7位于A光发射头15与A感应器18、B光发射头20与B感应器21之间。
基座19中段设有与支承架14平行的螺杆13,螺杆13的顶端设有手轮12。油压头4上设有与压盘主轴2平行的压盘导杆3,压盘导杆3的顶端连接砝码1。油压头4的前端设有速度刻度盘6,速度刻度盘6的前面设有调速按钮5。
接头8的低端设有下压块9,下压块9的另一端连接硬度计接头10,硬度计接头10的另一端连接硬度计11。支承平台17旁边设有电连接速度感应头7的速度显示器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未经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88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胸罩结构改良
- 下一篇:动态检测薄层色谱层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