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油烟机用滤油网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59011.2 | 申请日: | 200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9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季俊生;黎本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油烟机 用滤油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油烟机,特别是吸油烟机用滤油网,其安装于吸油烟机集烟空间的进风口处。
背景技术
现有塔形吸油烟机的滤油网一般由钣金冲压成形,其外形由多个平面或曲面组成,各个面上都冲有进风孔;滤油网中央的下平面上设置有油杯用于收集油污。这类传统的滤油网结构一般未考虑滤油网进风孔分布及滤油网下平面对吸油烟机吸收油烟的影响,其油烟吸收效率比较低下。针对这种状态,有些商家作了些改进,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 2864423Y中公开了一种具有主次油烟吸取区的吸油烟机滤油网,其特征在于:吸油烟机滤油网包括支撑圈、次滤油网和主滤油网,次滤油网为筒状体,该筒状体的一端与支撑圈固接,另一端与主滤油网固接。这种结构的吸油烟机滤油网虽然考虑了次滤油网和主滤油网,对油烟吸收效率有一定改善,但是其主次滤油网为上下分区,由于吸油烟机一般靠墙设置,实际的油烟分布是不均等的,故其油烟吸收效率仍然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装配方便、油烟吸收效率高的吸油烟机用滤油网,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吸油烟机用滤油网,包括设置在滤油网上的进风孔,其结构特征是滤油网上设置有非对称的主要进风面和次要进风面,以油杯所在位置为基准,主要进风面设置在前,次要进风面设置在后,主要进风面和次要进风面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孔。
所述的滤油网上设置有用于挂接油杯的下平面,下平面设置在滤油网中央靠后位置。下平面可根据实际需要为方形、长方形或其它形状。下平面上设置有漏油孔和用于固定油杯的卡扣。下平面向下突出于滤油网基面,整个滤油网呈倒圆椎台或倒棱锥台。
所述的油杯中心距滤油网前、后距离比为2∶1~4∶1。
所述的滤油网上的过风孔的面积占滤油网总面积的30~60%。主要进风面上的进风孔面积大于次要进风面的进风孔面积。主要进风面由曲面和/或平面构成。次要进风面也由曲面和/或平面构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风机平放的塔形吸油烟机进风空气流动进行分析,发现此类吸油烟机吸收的油烟约2/3在集烟罩进风口前半部分通过,而滤油网下平面及在其下方的油杯位于进风口中部将阻挡空气(或油烟)的流动,故将其位置后移到对空气流动影响较小的进风口后部,同时保留其收集油污的功能。
由于前方进风面积大于后方进风面积,吸油烟机吸收的油烟2/3以上在集烟罩进风口前半部分通过,使吸油烟机运行时空气流动趋于合理,减小压力损失;并且将下平面后移以减小空气流动阻力,提高吸油烟的效率;同时也保留了主要进风面和次要进风面的倾斜角度,使油污流动顺畅,制造工艺也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吸油烟机用滤油网,包括设置在滤油网上的进风孔,滤油网上设置有前后非对称的主要进风面1和次要进风面3,以油杯所在位置为基准,主要进风面设置在前,次要进风面设置在后,主要进风面和次要进风面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孔。滤油网上设置有用于挂接油杯的下平面2,下平面设置在滤油网中央靠后位置,下平面向下突出于滤油网基面,整个滤油网呈倒圆椎台或倒棱锥台,使油污可顺畅的流入油杯内。下平面上设置有漏油孔2.1和用于固定油杯的卡扣2.2。其中,油杯中心距滤油网前、后距离比为2∶1~4∶1。
滤油网上的过风孔的面积占滤油网总面积的30~60%。主要进风面上的进风孔面积大于次要进风面的进风孔面积。图中给出了主要进风面和次要进风面由平面构成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90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式的魔术曲线梳
- 下一篇:隧道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