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车把手及婴儿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0919.5 | 申请日: | 200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92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许全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冠五金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9/20 | 分类号: | B62B9/20;B62B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3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车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儿车把手以及采用该婴儿车把手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婴儿车,它的支架左右上端连成一体,现有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婴儿车支架上端包覆弹性材料形成把手,以便于操作者使用。这种方式的缺陷是,操作不便,牢固度较差,也不够美观,而且没有置物架,奶瓶需要另外的容器来放置,增加了使用者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结构坚固、美观实用的婴儿车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婴儿车把手的婴儿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构造一种婴儿车把手,它具有两个推手,还包括一与婴儿车支架上部适配的槽体,所述两个推手对称设在所述槽体上,在所述槽体内一侧设有一加强片,婴儿车支架上部容置在所述槽体并内与所述加强片紧贴,再与所述婴儿车把手固定连接。
所述两个推手与所述槽体一体成型。
在所述两个推手相向一侧以及槽体外侧各设有若干定位结构,一置物架通过所述若干定位结构安装在婴儿车把手上。
所述置物架为一奶瓶架,其具有呈环状的本体,所述环状本体下环面上设有一环槽,在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安装孔,所述若干安装孔与所述环槽相贯通,在所述若干安装孔上分别卡固若干弹性定位塞,所述弹性定位塞的内端具有斜面朝上的结构。
所述两个推手上设有配合手形的防滑纹。
所述置物架在与所述两个推手相接触处分别设有一弧形缺。
一种采用权利要求上述的婴儿车把手的婴儿车,包括支架、车轮组件、扶手,所述支架上部通过一支架管连为一体,在所述支架管中部设有若干螺孔,所述婴儿车把手通过所述若干螺孔固定在所述支架管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婴儿车支架上对称设有两个推手,操作简便、美观,同时在槽体内一侧设有一加强片,结构坚固,在两个推手相向一侧以及槽体外侧设有置物架,从而解决了奶瓶或者其他随身物品的存放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婴儿车把手与婴儿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婴儿车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婴儿车把手与婴儿车支架管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婴儿车把手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3、图4所示,提供一种婴儿车把手1,它具有两个推手11,两个推手11上设有配合手形的防滑纹18。还包括一与婴儿车支架2上部适配的槽体12,所述两个推手11对称设在所述槽体12上,在槽体12内一侧设有一加强片13,婴儿车支架2上部容置在槽体12并内与加强片13紧贴,再与婴儿车把手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采取的是通过两螺钉穿过槽体12以及加强片13再与婴儿车支架2上部紧固的连接方式。两个推手11与槽体12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分体成形。在两个推手11相向一侧各设有一与推手11一体成型的钩111,在槽体12外侧设有两个定位突耳121,它们共同构成定位结构,置物架14通过定位结构安装在婴儿车把手1上。
置物架14可以是悬挂奶瓶的奶瓶架,也可以是放置手机等其他随身物品的置物架,其具有呈环状的本体,本实施例采取的是奶瓶架,它环状本体下环面上设有一环槽15,在环状本体的内壁上均布有三个安装孔16,该三个安装孔16与环槽15相贯通,在该三个安装孔16上分别卡固三个弹性定位塞17,弹性定位塞17的内端具有斜面朝上的结构,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奶瓶的定位。
在置物架14在与两个推手11相接触处分别设有一弧形缺19。这样就可以使得置物架定位更牢固,结构也更紧凑。
参照图1、图3,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婴儿车把手的婴儿车,包括支架2、车轮组件3、扶手4,支架2上部通过一支架管21连为一体,在支架管21中部设有若干螺孔,婴儿车把手1通过若干螺孔固定在所述支架管21上。由于婴儿车把手采用了加强片13,保证了推手11的坚固和耐用,整个婴儿车看上去也更加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冠五金制品(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蔚冠五金制品(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09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