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装式散热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1193.7 | 申请日: | 2007-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66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任晓林;李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302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装式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相全控桥式整流回路中的夹装式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三相全控桥式整流回路中的硅散热器都是直接悬挂于设备柜体内来进行安装的,同时用风机抽风对硅散热器进行冷却,由于硅散热器并不是严格置于风道中,受到铜排、变压器以及柜体等种种限制,导致实际散热效果不甚理想,也给硅的更换和维护带来了诸多不便,另外整个柜体体积偏大,不利于整体设备的安装和移动,也增加了制造成本。而对于没有变压器(变压器移出柜体单独摆放)的柜体而言,柜体的设计和硅散热器的摆放本应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和方法,但是目前很多制造整流设备的企业依然实用上述柜体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以上设备的缺点,提供一种夹装式硅散热结构,可以更好地发挥硅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同时很方便维护以及更大程度地发挥三相桥式整流的优点,而且体积较小便于安装和移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夹装式散热结构,包括标准柜体,三相硅散热器,风机,固定用环氧梁和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安装在标准柜体内,风机位于标准柜体的上部,三相硅散热器位于柜体的中下部,每相硅散热器经环氧梁前后夹装固定于前后支撑梁之间,每相硅散热器之间设有中隔板,每相硅散热器的两侧与柜体内壁之间设有边隔板,每相硅散热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有机玻璃板,每相硅散热器构成一个独立的风道,三个独立的风道汇合连通到位于到位于硅散热器上方的密封风道,风机安装于密封风道顶部。
所述三相硅散热器的外围设有标准内柜体,以进一步隔离三相硅散热器成为一个封闭的风道。
所述的标准柜体由均匀分布安装定位孔的数模转换件构成。
所述每相散热器均设有铣切面,以方便安装。
安装时,先按铣切面位置压装好硅,按孔道装好连接铜排,完成三相硅散热器,;然后按安装位置安装好固定用环氧梁和支撑梁,固定用环氧梁与支撑梁呈垂直分布形成三个空位,将硅散热器安置于每个空位中,再放好中隔板和边隔板整个结构就完成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效果:
1、硅散热器在柜体中的位置是非常合理的,风机和硅散热器之间有一定距离,形成了一个密闭风道,能更好地发挥出散热效果。
2、每个相的上下中间位置都有一个铣切面,很方便安装拆卸铜排,也很方便对拆出铜排后的硅进行更换和维护。
3、柜体四周边缘平均分布有安装孔,可以视实际情况调整硅散热器的位置,以达到最佳散热效果。
4、整个柜体的体积较小,降低了制造成本,也便于安装和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为硅散热器的左视图。
其中,1为出风口,2为风机,3为密闭风道,4为有机玻璃板,5为硅散热器,6为边隔板,7为中隔板,8为支撑梁,9为固定用环氧梁,10为铣切面,11为内侧散热器,12为外侧散热器,13为进线铜排,14为负极出线铜排,15为正极出线铜排,16为标准柜体,17为标准内柜体,18为前有机玻璃板,19为后有机玻璃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的夹装式硅散热器安装结构,该结构由标准柜体16,三相硅散热器5,风机2,固定用环氧梁9,支撑梁8和有机玻璃板4组成,其中,风机2位于标准柜体16的上部,标准柜体由均匀分布安装定位孔的数模转换件构成,根据实际要求支撑梁8被安装在相应的安装孔上,而固定用环氧梁9位于支撑梁上,在支撑梁8上呈对称分布,形成三个空位,三相硅散热器5的分别位于这三个空位中,三个相之间由中隔板6隔开,每相硅散热器5经环氧梁9前后夹装固定于前后支撑梁8之间,硅散热器5的两端与柜体内壁之间由边隔板7隔开,硅散热器5的前后分别设有前有机玻璃板18和后有机玻璃板19,每相硅散热器构成一个独立的风道,三个独立的风道汇合连通到位于硅散热器上方的密封风道3,风机2安装于密封风道3顶部。硅散热器5的外围设有标准内柜体17,以进一步隔离三相硅散热器5成为一个封闭的风道3,风道3的大小视实际情况中的硅散热器5的位置而定,柜体内硅散热器5上下的空余空间部分可以加装其他设备,由于标准柜体16有安装孔,所以安装拆卸非常方便。
如图2至图5所示的每相硅散热器5,均由外侧散热器12和内侧散热器11两部分前后夹装固定,两者均设有铣切面10,外侧散热器12上设有正极出线铜排15和负极出线铜排14的孔道,而内侧散热器上设有进线铜排13的孔道,以方便连接铜排的装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未经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11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动机构及采用该滑动机构的便携式电子产品
- 下一篇:圆形钻井固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