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防水隔热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1220.0 | 申请日: | 2007-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71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孝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孝美 |
主分类号: | E04D3/35 | 分类号: | E04D3/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315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防水 隔热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领域,具体是一种在建筑物表面起保温、隔热和防水作用的一种复合防水隔热板。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建筑物屋顶上通常采用的防水、保温、隔热的方式大多是先在屋顶敷设一层找平层,再依次铺上防水层、保护层、隔热层、钢筋网,不少于4cm厚、细石混凝土、分隔缝、陶面美化面,这样的倒置式工序比较复杂,若是顺置式就更为复杂,用料较多,不仅成本较高,而且重量较大,使建筑物承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使用方便的轻型复合防水隔热板。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防水隔热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由陶瓷烧制而成的面板和与其叠加在一起的由轻型材料制成的隔热板,所述面板与所述隔热板之间设有粘结层。
本实用新型还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隔热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涂覆层。
所述隔热板由聚苯乙烯或酚醛泡沫或珍珠岩或聚氨酯材料制成。
所述隔热板厚度的范围值为:10mm-80mm。
所述隔热板厚度的范围值为:25mm-40mm。
所述面板厚度的范围值为:4mm-20mm。
所述面板厚度的范围值为:6mm-10mm。
本实用新型复合防水隔热板具有如下优点:重量较轻,每平米重量不大于9KG,可直接使用于建筑物的屋顶和外墙的防水、隔热和保温,不仅操作简易,减少了更多的施工程序,而且大大减轻了楼面和墙体的负重。同时也降低了运输成本。由于在隔热板表面采用了涂覆层进行了处理,可有效隔绝了水和空气渗入隔热板,增强了隔热材料的抗腐蚀,抗老化和水泥基面的连结作用,更延长了隔热板的寿命,降低了隔热材的吸水率,提高了隔热板的保温性。采用本实用新型可省却了以往通常使用的防水保护层,也不须使用钢筋网来防止隔热面上开裂;不须使用细石混凝土,省去了大量的材料,既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也省了人工。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住宅屋,写字楼,工厂屋顶防水隔热,也可适用于墙体表面的防水和隔热、冷库保温和隔热,还可适用于室内地板、水房等场所起到隔热,防潮,隔音缓冲等作用,应用范围广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防水隔热板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包括由陶瓷烧制而成的面板10和与其叠加在一起的由轻型材料制成的隔热板11,所述隔热板11由聚苯乙烯或酚醛泡沫或珍珠岩或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面板与所述隔热板之间设有粘结层12,所述隔热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涂覆层13,所述涂覆层13和粘结层12由水泥、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高分子材料混合制成。所述隔热板11厚度的范围值为:10mm-80mm,其优选的厚度范围值为:25mm-40mm,所述面板10厚度的范围值为:4mm-20mm,其优选的厚度范围值为:6mm-10mm。
本实用新型重量较轻,每平米重量不大于9KG,可直接使用于建筑物的屋顶和外墙的防水、隔热和保温,不仅操作简易,减少了更多的施工程序,而且大大减轻了楼面和墙体的负重。同时也降低了运输成本。由于在隔热板表面采用了涂覆层进行了处理,可有效隔绝了水和空气渗入隔热板,增强了隔热材料的抗腐蚀,抗老化和水泥基面的连结作用,更延长了隔热板的寿命,降低了隔热材的吸水率,提高了隔热板的保温性。采用本实用新型可省却了以往通常使用的防水保护层,也不须使用钢筋网来防止隔热面上开裂;不须使用细石混凝土,省去了大量的材料,既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也省了人工。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住宅屋,写字楼,工厂屋顶防水隔热,也可适用于墙体表面的防水和隔热、冷库保温和隔热,还可适用于室内地板、水房等场所起到隔热,防潮,隔音缓冲等作用,应用范围广泛。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孝美,未经王孝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12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色红外量子阱探测器顶部的光子晶体光栅
- 下一篇:三维模型检索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