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诱鱼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1496.9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8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许舜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舜雄 |
主分类号: | A01K85/00 | 分类号: | A01K85/00;A01K85/01;A01K9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德魁;李国钊 |
地址: | 510405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诱鱼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垂钓用辅助用品,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诱鱼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而垂钓作为一种陶冶情操、有益身心的活动,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健康休闲方式。垂钓时,一般需要鱼饵诱鱼,传统的诱鱼做法是将鱼饵撒入水中,这种做法鱼饵是静止在水底的死饵,不显眼,气味也很容易消淡,无法引诱鱼群聚集在一起,失去鱼饵诱鱼的效果。另一方面,当天气不好时,空气中氧气的溶解度会降低,导致水中氧气不足,水里的鱼会经常浮出水面吸收氧气,即所谓的“浮头”现象,此时,鱼儿一般不会咬钩,只有水中氧含量达到一定程度,鱼才会潜入水中摄食;而水中氧含量越高,鱼的摄食欲望越强,因此提高钓鱼成功率的一个方法就是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长久以来,国内外垂钓用品生产厂家对钓具、饵料和钓技等都作了很多、很大的改进,唯有诱鱼技术还停留在简单的鱼饵诱鱼状态,从而限制了钓鱼技术的全面发展。近些年,有些人开始研究诱鱼技术和设备,相继公开和出售了一些诱鱼产品。这些技术和设备对传统的诱鱼方法作了改进,诱鱼效果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从目前公开和出售的产品来看,这些产品结构比较复杂,功能单一,而且效率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诱鱼效率高的新型诱鱼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诱鱼器,有一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气腔及壳体上表面开有若干与气腔连通的气孔;还有-泵气装置及-输气管,输气管两端分别连接泵气装置和壳体内的气腔。使用时,壳体位于水中,泵气装置位于岸上,泵气装置通过输气管将气体输送到壳体的气腔,再从气孔冒出来形成大量气泡。气泡不仅可以增加壳体周围水域的氧含量,而且能引起鱼的注意并聚集在壳体周围,诱鱼效果非常明显。气孔的数量和分布结构、气腔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设定,从而可以适应不同水域状况。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表面周边向上延伸形成一碗形鱼饵容置腔;及有一网罩,活动扣接在碗形鱼饵容置腔的开口部上。使用时,碗形鱼饵容置腔内装入鱼饵,鱼饵在气泡的作用下可以在鱼饵容置腔内翻动并有少部分自从网罩处释放到壳体附近的水域并扩散,吸引鱼过来摄食。
进一步,上述碗形鱼饵容置腔的开口部周边设置环形泡沫。该环型泡沫可增加碗形鱼饵容置腔在水中的浮力,保证壳体沉入水中时碗形鱼饵容置腔的开口部始终保持向上的状态。
进一步,上述气腔内填充海绵。在气腔内填充海绵是为了防止鱼饵在水的压力下自气孔进入气腔,避免气孔和气腔造成堵塞现象发生;此外,海绵的透气性好,可以保证自输气管输送来的气体能顺利地进入气腔后自气孔排出。
进一步,上述输气管于气腔内的管口处设有单向阀。当泵气装置打气时,输气管输送来的气体推开单向阀进入气腔再形成气泡;而当泵气装置停止打气时,单向阀在水压作用下关闭,从而可防止水流进入输气管道而阻碍下一次气体输送。
进一步,上述壳体底部设有增重体。该增重体可保证壳体抛入水中时能保持壳体的下面向下而上面向上的状态。
上述泵气装置可为手动打气筒,或脚踏充气机,或电动泵气装置。泵气装置可以有多种选择,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压缩量的泵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而且诱鱼效果非常明显,从而为垂钓者提供了一种更活跃、更有趣味的钓鱼方式,为男女老少提供一种有益身心的休闲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壳体1、泵气装置2以及连接壳体1和泵气装置2的输气管3组成,其中,泵气装置2为手动打气筒(或蓄电池充气泵)。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体1采用白色塑料注塑而成,呈圆形,其内设有气腔11,气腔11内填充海绵4,及气腔11下部(即壳体底部)设置增重体12,增重体12可为铅块或沙石混合体等。输气管3一端接入气腔11,且其管口处设有单向阀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舜雄,未经许舜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14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