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槽加工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1805.2 | 申请日: | 200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2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郝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玉民 |
主分类号: | B23C3/32 | 分类号: | B23C3/32;B23D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0广东省珠海市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加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在工件内孔加工螺旋槽的机器。
背景技术:
某些零件的内孔需要加工出储存润滑油的油槽和螺旋槽,实践证明,油槽呈螺旋状时效果最好,但长期以来,由于在工件内孔加工螺旋槽的难度较高,因此多用直槽代替。近年来,业界有人研发出了可在工件内孔加工出螺旋槽的零件以改善润滑条件,但这些机器普遍存在加工困难、工效低、加工速度慢、通用性差的缺点,导致零件价格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数控螺旋槽加工机,它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效率高、可实现柔性加工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机身、底座、电气柜、伺服控制电脑,电气柜和伺服控制电脑位于机身一侧,另外,它还包括有动力头和伺服旋转头,其中,动力头位于机身前上端,其背面与伺服升降机构相连,动力头下端安装有旋转刀具,用于夹持工件的伺服旋转头位于底座上,并与旋转刀具配合。
所述的动力头和旋转头皆为双头式。
所述的升降机构为伺服电机加滚珠丝杆机构。
所述的旋转刀具的中心线与旋转头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的底座下端还设有冷却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利用动力头和旋转头的相对运动,可令刀具在工件内孔中加工出螺旋槽,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其次,它用电脑来控制机器,不仅大大提高了机器的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加工各种尺寸的零件,实现柔性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机身10、底座20、电气柜30、伺服控制电脑40,电气柜30和伺服控制电脑40位于机身10一侧,伺服控制电脑40为目前数控机器上常见设备,其工作原理这里不再赘述。机身10前上端设有动力头50,动力头50背面与作为升降机构70的伺服传动装置(伺服电机加滚珠丝杆机构相连),以实现数控上下运动;动力头50下端安装有旋转刀具51,旋转刀具51由动力头50自带的伺服电机驱动;用于伺服夹持工件的旋转头60位于底座20上,并与旋转刀具51配合。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动力头50和旋转头60皆可采用双头式,即动力头50下端带有两把刀具51,而旋转头60则一次可夹持两个工件。旋转刀具51的中心线与旋转头60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加工时,动力头50的刀具51数控在向下运动的同时又旋转,而工件则由伺服旋转头带动旋转,刀具51在工件内孔上走螺旋状轨迹,从而加工出螺旋槽。另外,底座20下端还设有冷却水箱80,冷却水箱80内的冷却液循环利用,以冷却加工过程中的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玉民,未经郝玉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18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