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脑机箱之读卡器固定结构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2073.9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40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沛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金翔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050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 机箱 读卡器 固定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机箱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脑机箱之读卡器固定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为传统电脑机箱中读卡器的固定结构,该读卡器20通常固定于机箱箱体10之前侧板11上的容置空间12内,读卡器20前部的一部分伸出前侧板11外,并读卡器20的两侧通过一L形固定板30与箱体10连接固定,该L形固定板30的第一面板31通过螺钉40锁固于箱体10前侧板11上,第二面板32则通过螺钉40锁固于读卡器20的侧面。
本申请人为多年从事电脑机箱的研制和生产制作人员,在实际的生产制作中发现,上述读卡器20之固定结构中的L形固定板30需要与箱体的前侧板11分开制作,然后再通过螺钉40锁固于前侧板11上,如此,L形固定板30的分开制作和组装实为一种不必要的浪费,不但浪费模具成本,而且浪费组装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前述现有技术存在之缺陷,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脑机箱之读卡器固定结构的改良,其将上述传统之读卡器的固定板直接从箱体上弯折形成,有效简化了产品的制作和组装工序,降低了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电脑机箱之读卡器固定结构的改良,包括一电脑机箱之箱体,该箱体的前侧板上设有收纳读卡器的容置空间,于该容置空间的左右两侧边上垂直于前侧板向外各延伸有一固定板,该固定板由箱体前侧板直接弯折形成。
所述固定板与箱体之间的连接为软性弯折连接。
所述弯折处具有两处或多处较小宽度的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用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直接由箱体之前侧板上成型出固定读卡器所需的固定板,取代了传统之L形固定板的锁固结构,省去了L形固定板的制作和组装工序,有效地简化了工艺,搞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模具和工时成本,进而增强产品之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之组装图;
图2为现有技术之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5为图4中M位置入的放大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箱体 11、前侧板 12、容置空间
111(112)、固定板 113、连接部
20、读卡器 30、L形固定板 4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最佳实施例,具体包括一箱体10和一读卡器20,于箱体10的前侧板11上设有收纳该读卡器20的容置空间12,于该容置空间12的左右两侧边上垂直于前侧板11向外各延伸有一固定板111、112,该固定板111、112由箱体前侧板11直接弯折形成。该读卡器20装于该容置空间12内,并位于前述两固定板111、112之间,且两固定板111、112紧贴于读卡器20的左右两侧面,两螺钉40穿过固定板111、112上的穿孔锁于读卡器20上,将读卡器20有效地固定。
优选地,该固定板20与箱体10之间的连接可制成软性弯折连接,具体而言,制作前侧板11时,于该固定板111、112与箱体10前侧板11连接处冲掉大部分材料,而只留下两处或多处较小宽度的连接部113,此宽度较小的连接部113便成为固定板111、112的软性折弯处,可轻易地将固定板111、112以该连接部113为基点翻转起,形成前述垂直于前侧板11向外延伸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直接由箱体之前侧板11上成型出固定读卡器20所需的固定板111、112,取代了传统之L形固定板30的锁固结构,省去了L形固定板30的制作和组装工序,有效地简化了工艺,搞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模具和工时成本,进而增强产品之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脑机箱之读卡器固定结构改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金翔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金翔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20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