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小型平轨两用车及其道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2450.9 | 申请日: | 200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83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业军 |
主分类号: | B60F1/02 | 分类号: | B60F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7100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两用 及其 道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在公路和轨道交替使用的车辆及配套道路。
背景技术:
目前所创造的公路轨道两用车一般为一种型号的车辆。而实际生活中由于运输的不同需要,车辆必须有宽型、窄型车辆即大型车、小型车。载重车一般为宽型车辆,小汽车一般为窄型车辆,如果按设计以同样的方式装配钢轮必会造成与轨道宽度不符,必须把车辆设计为同样的宽度,或宽窄型车各建轨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型和窄型同行在同一轨道上的公路轨道两用车及配套道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把宽型车在轨道上行驶的钢轮装在车体内的橡胶轮胎旁边,是双轮的装在双轮的中间,窄型车辆把钢轮装在车体外的橡胶轮旁边,从而使宽、窄型车的左右钢轮的距离一致,不必统一车辆宽度,行驶在同一轨道上。
为宽、窄型车辆能通过同一入口处从平路上顺利进入轨道,公路轨道接界处,外面装有“八”字型挡板,在“八”字型挡板里装有“V”字型挡板,两挡板之间建有可左右移动路面,接轨道处为精确宽度的精确挡板,里装有斜型轨道和可左右移斜坡。
宽型车辆的橡胶轮的车体外方向的钢圈上装上挡盘,由“八”字型挡板控制方向进入轨道。窄型车辆的橡胶轮的车体内方向的钢圈上装上挡盘,由“V”字型挡板控制方向进入轨道。
宽窄型车辆都可在车体内靠近轮子的地方装上挡轮,用带弹性的“V”字型挡板控制方向进入轨道。
在车辆上安装挡盘或挡轮会对车辆安装、维修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可用带弹性的中心调节装置连接挡板,直接挡住车辆的橡胶轮胎,控制方向进入轨道。或用识别系统识别车辆左右位置,而带动精确挡板,挡住车辆的轮胎进入轨道。这样车辆无需装挡盘或挡轮。有车辆制作简单的特点。
两用车通过公路、轨道转换站时,车辆不出转换站仍需出轨、再入轨,对车流量大的线路可增建直通多站轨道路线,长途行驶中可减少车辆上下轨道的烦恼。
本实用新型有宽型和窄型车辆能通过同一入口处行驶在同一轨道上,无需统一车辆宽度或另建轨道,挡入系统对车体影响不大,美观、入轨精确和减少出入轨道次数的特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附图给出:
图1:宽、窄型车行驶在同一轨道的钢轮安装图
图2:挡入系统平面图
图3:斜型轨道的示意图
图4:车轮钢圈上装挡盘的剖面图
图5:车体内装挡轮的示意图
图6:挡板控制宽型车双轮装挡盘的示意图
图7:挡板控制宽型车单轮装挡盘的示意图
图8:挡板控制窄型车装挡盘的示意图
图9:中心调节装置连接挡板控制宽型车双轮的示意图
图10:中心调节装置连接挡板控制宽型车单轮的示意图
图11:中心调节装置连接挡板控制窄型车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则及工作情况:
图1所示:宽型车1的钢轮3安装在单橡胶轮4车体内方面的旁边;宽型车是双橡胶轮4钢轮3安装在双轮之间;窄型车的钢轮3安装在橡胶轮车体外方向的旁边;行驶在同一轨道上。钢轮3和轮胎4要有一定间隙,轮胎受压时不得挤压钢轮。
图2所示:“八”字型挡板5A装在外面,“V”字型挡板6A装在里面,两挡板之间装有可左右移动路面7,挡板端头为精确挡板5和6,其中装有斜型轨道9,下装有可左右移动斜坡8。
图3所示:9A为引入段,9B为斜挡板,9C完整轨道,8为左右移动斜坡剖面图,由于车辆的钢轮在轮胎受压不同和安装不同的情况下,离地面高度不一致,A1为引入段9A和移动斜坡8的高度为最低钢轮高度。A2为引入段9A和移动斜坡8的高度为最高钢轮高度,不同高度钢轮通过引入段9A时,车体下降,钢轮3接触轨道引入段9A,再通过斜面段9B挡入完整轨道9C。这样可避免钢轮过低而上不了轨道和钢轮过高斜轨9B对钢轮3不起挡入作用而脱轨的现象。完整轨道9C宽度为6-7厘米的情况下,斜面轨道可对车辆误差3-4公分进行精挡入。
图5所示:宽窄型车辆都可在车体内靠近轮子4的地方装上挡轮10,用带向上,有弹性的“V”字型挡板6控制方向进入轨道。
图4所示:在车轮的钢圈11上,用螺丝17装有挡盘12,由于钢圈11安装的方向不同,如宽型单轮挡盘12,可装钢圈的另一面11A处,安装方便的情况下,挡盘可与钢圈连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业军,未经刘业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24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像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错流内循环超声波和微波浸取反应釜及其浸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