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内胆电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2548.4 | 申请日: | 200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5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冯伶;冯俊;冯伟;冯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伶 |
主分类号: | F24H1/00 | 分类号: | F24H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07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胆 电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内胆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热水器,其结构是两个内胆串联,在其中进水的第一内胆的下部设有电发热管和进水管,在另一第二内胆设有出水管,在预热过程中由于两个内胆之间几乎无循环,内胆上部与下部的温差很大,无法达到预热均匀,可使用热水相对较少;在热水器内的预热的热水用完后,再需要热水时需要加热第一内胆的热水,然后第一内胆内的热水再循环加热第二内胆内的水,加热时间较长,热水器提供的用热水时间较短。公告号为“CN2616846Y”、专利号为“03225607.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即混合式电热水器”,该专利存在的缺点是:预热时间短;水路设计较复杂,需两次混水;预热完成后内胆上下温差大,可提供的热水量少;内胆体积较大;并且长形外形,不便安装,通常控制部分(变压器、继电器、主板等元件)都放置于内胆上下方,即热加热部分放在内胆上下部和侧面,占用了内胆空间,使热水量减小或加大外形体积。
目前电热水器存在的情况是储水式体积大,预热时间长,国内电力环境尚有待提高,即热式小于10000瓦仍属入门级,冬季水温水量不够理想,简单将储水式内胆竖置,体积缩小,功率增大,仍存在用水时间短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最小的体积和功率提供更多的热水使用量、预热完成时内胆上下温差小,节能、加热时间短的双内胆电热水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内胆电热水器,包括内胆,所述的内胆为并列竖置的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所述的第一内胆底部设有进水管,所述的第二内胆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的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下部通过下连通管连通,所述的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上部通过上连通管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双内胆电热水器,由于左右两个内胆的上下部通过下连通管和上连通管对接连通,在一个内胆内设有一组电发热管,电发热管加热时,可使两个内胆的热水循环,从而内胆上下温差小,出水温度较恒定。控制是这样实现的:开机时使用预热电发热管开始工作,温控器在达到设定温度时,控制预热电发热管停止工作,开水时水流开关(或者温控器低于设定温度)控制预热电发热管开始工作,在热水器内的预热的热水用完后,再需要热水时只需要加热第二内胆的热水即可使用,缩短了使用热水的时间,热水器提供的用热水时间较长。出水管管体内设有一组即热电发热管即时加热较快,延长了热水的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用最小的体积和功率提供更多的热水使用量,预热完成时内胆上下温差小,热水量更多;节能,内胆里面几乎没有残留热水,全被预热电发热管重新加热使用;控制更简单,出水温度较恒定;无论洗多久,仍然能够提供30度-40度之间的热水,稍微关小水即可变成即热式热水器源源不断提供40多度的热水;冬天即使热水用完,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预热,供第二人洗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最小的体积和功率提供更多的热水使用量、预热完成时内胆上下温差小,热水量更多、节能、出水温度较恒定的双内胆电热水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有电发热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第一内胆4和第二内胆1并列竖置,第一内胆4底部设有进水管6,进水管6设有进水罩7,第二内胆1上部设有出水管2,第一内胆4和第二内胆1下部通过下连通管8连通,第一内胆4和第二内胆1上部通过上连通管3连通,在第一内胆4底部设有一组预热电发热管5。
参见图1和图2,由于左右两个内胆的上下部通过下连通管8和上连通管3对接连通,在第一内胆4设有一组预热电发热管5,预热电发热管5加热时,可使两个内胆的热水循环,从而内胆上下温差小,出水温度较恒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伶,未经冯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25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