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冲击钻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2952.1 | 申请日: | 200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74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罗天况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天况 |
主分类号: | E21B1/30 | 分类号: | E21B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3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冲击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冲击打孔机具。广泛应用于金属矿山、水石场、水电、铁道交通等工程施工。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动冲击钻具,通常包含气缸内的活塞,与活塞气缸相配的供气配气机构及冲击钎头。由气缸内供气配气机构的供、配气通道在活塞的冲程和回程中自行改变,推动活塞往复运动带动冲击钎头完成打孔作业。现有技术一种潜孔气动冲击钻具,参见附图7。它包含后接头A1、逆止阀A2、后座A3、供气配气杆A4、气缸A5、活塞A6、缸筒A7、导向套A8,键A9、前接头A10、钎头A11、以及结构要素:储气室A12、中心孔A13、后气室A14、环形台阶A15、排气槽A16、横向孔A17、排气泄压室A18、中心孔A19、中心气孔A20、排气孔A21、排气槽A23、前气室A24、气孔A26、键A9上孔A27、排气槽A28。
现有技术的气动冲击钻具存在结构复杂、耗气量较大的弊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气动冲击钻具的上述弊病,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耗气量小的气动冲击钻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冲击钻具,包含气缸、活塞、冲击钎头和供气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活塞为前小、后大的两段同心连体圆柱,有中心通孔,前段滑套在固联于气缸内壁的导环中,后段端面有若干轴向平行气孔,轴向平行气孔底端连通辐向气孔,后段两侧各有一段轴向平行凹槽,凹槽靠近后端有径向气孔与中心通孔连通,对应于凹槽处,气缸内壁上有环形凹槽;活塞后端中心通孔内滑套导杆,导杆为空心圆筒形,后段外凸,固联于气缸后端,气缸后端有进气孔与导杆内腔连通,导杆前端封闭,圆周壁均布若干气孔;气缸进气孔与导杆内腔及气孔、活塞中心通孔、轴向平行气孔、辐向气孔、径向气孔、两侧轴向平行凹槽和气缸内壁上的环形凹槽连通构成供气配气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新点是结构简单,并且由于气道较简单,活塞与气缸密封接触面较大,因而耗气量较小,比现有技术的气动冲击钻具耗气量减小10%以上,因此节省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动冲击钻具冲程结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动冲击钻具回程结构纵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动冲击钻具活塞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动冲击钻具活塞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动冲击钻具导杆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气动冲击钻具导杆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气动冲击钻具回程排气结构横剖视图。
图8是现有技术“一种潜孔气动冲击钻具”结构图。
具体实旋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合具体实旋例参见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
一种气动冲击钻具,参见附图1、2,由气缸1中安装活塞3,活塞3为两段大小不同的同心连体圆柱,连体圆柱有中心通孔15,活塞3的前段小圆柱17滑套在固联于气缸1内壁的导环2中,活塞3的后段大圆柱14端面有4个轴向平行气孔10,轴向平行气孔10底端各连通一个幅向气孔13,后段大圆柱14两侧各有一段轴向平行凹槽20,参见附图2,靠近凹槽20后端有径向气孔19连通中心通孔15与两侧轴向平行凹槽20,对应于凹槽20处,气缸1内壁上有两道环形凹槽21、23。
活塞3后端的中心通孔15内滑套有圆筒形空心导杆4,导杆4后段为外凸圆筒8,外凸圆筒8后端固联于气缸1后端上,套装在气缸1上的固定环5中,气缸1后端有进气孔6与导杆4内腔连通,供气管7与进气孔6联接;导杆4前端12封闭,靠近前端12处圆周均布6个幅向气孔11.
汽缸1的进气孔6与导杆4的内腔及前端的幅向气孔11、活塞3的中心通孔15、轴向平行气孔10、辐向气孔13、径向气孔19、两侧的轴向平行凹槽20和气缸1内壁上的环形凹槽21、23连通,构成供气配气机构。
冲击时,参见附图1,压力气体从进气孔6进入导杆4内腔,经幅向气孔11进入活塞3的幅向气孔13,再经轴向平行气孔10进入活塞3后端和气缸1后端及导杆4之间的冲程腔9,压力气体推动活塞3向前运动带动冲击钎头18完成向前冲击的动作。
回程时,参见附图2,压力气体从导杆4内腔经幅向气孔11进入活塞3的径向气孔19,再进入活塞3的两侧凹槽20与气缸1内壁上的环形凹槽23之间的气道腔隙22,进入活塞3后端与导环2及气缸1内壁形成的回程腔16,压力气体推动活塞3向后回程,带动冲击钎头向后退回,以待下一次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天况,未经罗天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29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炉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夜视兼容性的LED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