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冰箱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3350.8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6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钟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莱克斯(中国)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2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01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冰箱,具体涉及一种安装有快速冷却装置的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冰箱一般分为冷藏区和冷冻区,有的为了达到快速冷却功能的目的,在冰箱某个室隔出一个小空间用于局部快冷,所以不能够同时快速冷却大量负载,这样在冷却负载数量和操作控制方面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另外目前冰箱上的快冷装置不能根据不同负载所需冷却温度不同,进行分类冷却,所以很难控制负载冷却到其对应的最佳口感温度,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快冷均是针对瓶装饮料的,常有负载被冻结的现象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针对目前冰箱的不足,设计一种快速冷却装置,能够利用一单独的快冷区间实现同时冷却大量的负载,并且能对所需冷却的负载进行分类冷却,快速的将负载自动冷却到所需温度,从而有效避免了负载被冻结的现象发生。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冰箱,设有制冷机构,其中制冷机构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制冷回路,冰箱内还设有一快冷室,所述快冷室设有快冷风扇和风口,且快冷室通过风口连接制冷回路,与冰箱制冷机构构成制冷回路。
所述快冷室为一可自由抽拉的抽屉,且前部设有拉手,所述风口位于拉手背部,所述快冷室内拉手背部的的风口与制冷回路中的快冷室回风道、回风口、箱体内回风风道依次连通,再通过蒸发器、蒸发器风扇与制冷回路中的箱体内进风风道和位于快冷室背部的快冷风扇依次连通组成循环回路。
所述快冷室内设有快冷传感器,在快冷室前部相应地设有快冷设置面板,且快冷传感器与快冷设置面板的输出端均接入冰箱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在冰箱内设有一快冷室和制冷机构,其中制冷机构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和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由位于快冷室背部的快冷风扇、位于快冷室抽屉拉手背部的风口、快冷室回风道、回风口、箱体内回风风道、蒸发器风扇和箱体内进风风道依次连接组成。快冷室为一可自由抽拉的抽屉状空间,快冷启动后,压缩机,快冷风扇和蒸发器风扇启动,空气在蒸发器表面完成冷热交换后,在蒸发器风扇的推动下,进入箱体内进风风道,接着被快冷风扇从箱体内进风风道内加速抽取吹入快冷室,冷却负载后再通过快冷室抽屉拉手背部的风口经过抽屉底部的快冷室回风道,进入冷却室抽屉的底部的回风口,通过箱体内回风风道回到蒸发器完成制冷循环。快冷抽屉中有一个快冷传感器,用于感应负载温度和快冷进程,相应地,在抽屉前部有快冷设置面板,可通过操作,根据快冷负载的不同设置成不同的快冷类别,而冰箱内控制器则会按用户选择的快冷类别来设置相应的最佳快冷结束温度,控制器控制在负载冷却到设置好的温度后自动停止快冷操作,并发送指令到冰箱原有的显示面板提醒快冷结束的方式,或者操作者也可以在快冷过程中通过快冷设置面板上的操作按钮将快冷手动停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同时冷却、多个负载,并可根据负载种类的不同自动在负载的最佳温度结束快冷,不用担心有冻结的危险,而且由于采用了单独的快冷风扇和优化的风道系统和控制系统,具有很快的冷却速度。
并通过冰箱显示面板上的报警蜂鸣器来提醒用户快冷结束(注3,提醒快冷结束的方式),或者操作者也可以在快冷过程中通过快冷设置面板上的操作按钮将快冷手动停止。
附图说明
图1是冰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
1-快冷室 2-快冷风扇 3-快冷传感器
4-压缩机 5-蒸发器风扇 6-箱体内进风风道
7-蒸发器 8-拉手 9-风口
10-快冷室回风道 11-回风口 12-箱体内回风风道
13-快冷设置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冰箱除原有的由压缩机4、蒸发器7和制冷回路构成的制冷机构外,还设有一快冷室1,所述快冷室1设有快冷风扇2和风口9,且快冷室1通过风口9连接制冷回路,与冰箱制冷机构构成制冷回路。
所述快冷室1为一可自由抽拉的抽屉,且前部设有拉手8,所述风口9位于拉手8背部,所述风口9与制冷回路中的快冷室回风道10、回风口11、箱体内回风风道12依次连接,再通过蒸发器7、蒸发器风扇5与制冷回路中的箱体内进风风道6和位于快冷室背部的快冷风扇2依次连接组成循环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莱克斯(中国)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伊莱克斯(中国)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3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RFID标签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用于图像传感器的多点相关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