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家口笛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4083.6 | 申请日: | 200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6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彭茂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茂森 |
主分类号: | G10D7/00 | 分类号: | G10D7/00;G10D9/00 |
代理公司: | 张家界市慧诚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红旺 |
地址: | 4270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族乐器,特别是一种土家口笛。
背景技术
专利200420067950.8公开了一种豆笛,由上下外套、固定套、共鸣套、上盖及发音器组成,上外套内有上盖,上盖套在固定套上,下外套内有共鸣套,发音器是由发音片、固定条及软簧片组成,两块弧形发音片上端有软簧片并由固定条固定,固定套内开有两个对称的长槽,长槽顶部封闭,发音器从固定套下部插入长槽内,固定套底部有凸台且插入共鸣套上部的凹台内,下外套底部有出音口。这种豆笛主要靠软簧片的振动来发出声音,软簧片一般采用软金属材料做成,使用时间久了,软簧片容易损坏,发音器也会变得不干净需要清洗,由于固定套内的长槽顶部封闭,软簧片从下部插入长槽,这结构的缺点是:当软簧片损坏需要更换或者需要清洗发音器时,就很难取出发音器,很不方便。另外,用于发音的软簧片位于发音片的上端,只能产生高音调,而不能产生中、低音调,声调不丰富。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方便取出发声器,更换发声软条和对发声器进行清洗,并能发出高、中、低音调,并且结构简单的口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土家口笛,包括套体和置于套体内的发声器,所述套体内有上下贯通的空腔,套体上部有凹槽,凹槽两侧有对称的长槽,发声器左右两端卡紧在长槽内;发声器是由两弧形发声片围成的扁形声管,声管内设置有发声软条。
所述长槽为“V”形槽,其底部封闭,发声器由上向下插入长槽内,长槽顶部有小盖。
所述发声软条位于声管的中部或下部。
所述套体上部有上盖。
所述上盖外有上外套,套体下部有下外套,下外套的下部有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发声器由上向下插入长槽,所以可以很方便的取出发声器,进行对发声器的清洗和对发声软条的更换,并且由于发声软条可置于发声器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三个位置,所以能够发出高、中、低三种不同的音调,结构简单、方便适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土家口笛的结构总装图;
图2是盒体的A-A剖视图;
图3是盒体的俯视图;
图4是发声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土家口笛由盒体1、发声器2、小盖8以及上盖9组成;如图2、图3所示,盒体1为上小下大的台阶状结构,盒体1内有上下贯通的空腔5,套体1上部有凹槽3,凹槽3两侧有对称的“V”形长槽4,长槽4的底部封闭;如图4所示,发声器2是由两弧形发声片6围成的扁形声管,声管内设置有发声条7,发声条7可以位于声管的上部或中部或下部。发声器2由上向下插入并夹紧在长槽4内;凹槽3两侧的长槽4顶部各有小盖8,盒体1的上部有上盖9。另外,为了美观,在上盖的外面可以有上外套,在盒体的外面可以有下外套,下外套的下部有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茂森,未经彭茂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40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