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防撞安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4209.X | 申请日: | 2007-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0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雷仲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孟光;雷仲升 |
主分类号: | B60R19/03 | 分类号: | B60R19/03;B60R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1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中小轿车上的防撞安全装置,特别是在车辆受到撞击时、能够迅速吸收和转移撞击时产生的能量,同时加强对乘车人员的保护,从而减轻或减少对乘车人员伤害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汽车设计的防撞安全装置有很多种,就车身设计来说,主要是加强车身结构,安装防撞吸能管,以改进车辆的防撞性。但由于材料和工艺成本的原因,这些改进不可能达到很理想的境地。对乘车人员的防撞安全装置,主要是设计安装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但现在主要都是选择火药式无电信号传感器,传感器的元件为雷管,在一定的冲击速度下才会点火。安全带保护器和安全气囊的空气发生器也是采用火药式气体发生器,靠传感器在撞击后的2--5ms激活,雷管的火焰借助冲击管进入气体发生器,点燃火药产生膨胀气体,使安全气囊展开,这需要7--8ms。这套装置,从两个方面限制了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实用效果。首先,由于传感器安装的数量少而且安装的位置固定且分散,而撞击时的位置是事先不能预测的,这样传感器就不能正确的反映汽车在撞击时受到的冲击力。特别是在限定在中速和低速碰撞时,安全气囊不应打开,这种缺陷反映尤为明显。其次,由于空气发生器产生气体膨胀时,需经过两次火药燃烧。因此,安全气囊完全展开需要12--15ms,如果安全气囊的体积大(有些车型设计大于120L),安全气囊完全展开的时间更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进一步改进和发展上述类型的汽车防撞安全装置,使车辆在受到撞击时,能够迅速吸收和转移撞击时产生的能量,并准确的在超过设定的撞击等级时,及时的打开安全保护装置,使乘车人员减轻和减少撞击时所受到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由车架1,纵梁2,前端防撞吸能垫3,前左防撞吸能垫4,前右防撞吸能垫5,后端防撞吸能垫6,后左防撞吸能垫7,后右防撞吸能垫8,空气压缩泵9,压力表及车前撞击传感阀们10,压力表及车后撞击传感阀门11,前排座椅位移器12,前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3,前排座椅14,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后排座椅16,前排安全气囊17,后排安全气囊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吸能垫是一种安装在车架外壳钣金件和车架纵梁之间、厚度60--100mm、两面有尼龙纤维或钢丝以加强保护层,能充气的密封衬垫。其内腔设置由两层至数层蜂窝状正六边柱体,纵向排列。所述的防撞吸能垫设置成由前端防撞吸能垫3和前左防撞吸能垫4,前右防撞吸能垫5组合在一起,有密封管道连通,为前防撞吸能垫组。设置由后端防撞吸能垫6,后左防撞吸能垫7,后右防撞吸能垫8组合在一起,有密封管道连通,为后防撞吸能垫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车前防撞吸能垫组,分别有密封管道与压力表及车前撞击传感阀门10,前排座椅位移器12,前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3,前排安全气囊17,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后排安全气囊18连通。所述设置的车后端防撞吸能垫组,分别有密封管道与压力表及车后撞击传感阀门11,前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3,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前排安全气囊17,后排安全气囊18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置的前排座椅位移器12是位于前排座椅下的由弹簧和活塞、密封管组成,有密封管道与前端防撞吸能垫组、压力表及车前撞击传感阀门10连通,且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能使前排座椅整体后移60--80mm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孟光;雷仲升,未经叶孟光;雷仲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42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