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浅表肿块术前定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4456.X | 申请日: | 200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03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潇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潇潇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晖 |
地址: | 410013湖南省长沙市河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浅表 肿块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浅表肿块的术前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临床外科学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B超下穿刺导向器已应用于乳腺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专利号为ZL03202358.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乳腺肿块穿刺活检及术前定位的超声引导下专用穿刺器具,由负压吸杯、进针导向座、探头卡槽和负压吸管等构件组成,但该导向器的结构及操作复杂,装置成本昂贵,不利于在临床中的普及和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可靠、安全性好且成本低的浅表肿块术前定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浅表肿块术前定位装置,包括套管针和针芯,针芯置于套管针内,其特征在于套管针的一端为套管针尖,针芯的针尖与套管针尖位于同一端,针芯的针尖处设有倒钩,针芯的长度长于套管针。
所述针芯表面以针尖为起始点往针芯针体的方向依次设有刻度。
所述刻度的间隔为5mm~10mm。
所述套管针的另一端设有手柄。
所述针芯针尖的倒钩为单侧钩,还可设置成双钩或四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B超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经皮肤穿刺于浅表肿块中,以实现对浅表肿块的术前定位,并可通过针芯上的刻度测量浅表肿块的皮下深度。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可靠,有利于对病灶的切除,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害,为隐匿性病灶的安全手术创造了条件。利用B超等影像设备进行引导,装置上设有刻度,定位更加精确、直观。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一次性材料制作,安全卫生,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套管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芯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针芯的侧视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钩针芯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钩针芯的侧视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四钩针芯的侧视放大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套管针 2、针芯
3、倒钩 4、刻度
5、手柄 6、套管针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套管针1和针芯2,针芯2置于套管针1的针筒内,套管针1的一端为斜面式的套管针尖6,另一端设有手柄5,针芯2的针尖与套管针尖6位于同一端,针芯2的针尖处设有一倒钩3。针芯2的长度长于套管针1。从针芯2的针尖往针芯针体的方向依次设有刻度4,刻度4的间隔为10mm。
针芯针尖的倒钩3除按图3、图4所示设置成单侧钩外,还可以设置成如图5、图6所示的箭头状双侧钩。也可以为如图7所示,将针芯2的针尖处设成呈对称分布的四钩状。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B超定位下,先将针芯2经套管针1的针筒插入,针芯2的针尖先藏于套管针尖6内部而不外露,然后将套管针1连同针芯2经皮肤等各层组织刺入到达肿块,将针芯2稍稍向前推进,使倒钩3扎入肿块,针芯2固定于肿块后将套管针1拔出,留下针芯2,手术时可准确找到病灶,并可从针芯2上的刻度4判断肿块的深度,方便手术操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可靠,有利于对病灶的切除,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害,为隐匿性病灶的安全手术创造了条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次性材料制作,安全卫生,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潇潇,未经李潇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44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