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心式贯流泵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5162.9 | 申请日: | 200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5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钱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旭 |
主分类号: | F04D13/08 | 分类号: | F04D13/08;F04D29/42;F04D29/2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2001湖南省株洲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式贯流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泵,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压器冷却系统用离心式贯流结构的潜油泵。
背景技术
潜油泵是大型变压器油冷却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冷却效果。目前国内通用的潜油泵为离心泵,它是由一台卧式异步电动机和前置泵体部分组成,泵体部分由螺旋式蜗形泵壳和离心叶轮组成。油泵工作时油流流经泵体部分并获得一定特征的动能输出。普通结构的离心油泵在工作时其流经的油流会产生90°的方向改变。此类结构的潜油泵结构复杂,安装时需安装座所占空间大,油流方向的改变使变压器油路的设计复杂化。且普通离心泵工作时呈流量小、扬程高的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流量大、效率高的离心式贯流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式贯流泵,包括泵壳、电机和叶轮,所述的泵壳为其进口与出口处于同一轴线上的正圆柱形泵壳,所述的电机设置于所述的呈正圆柱形泵壳的轴线上,安装于所述的电机上的叶轮为无前挡板的离心开式叶轮,所述的离心开式叶轮的中叶片与所述的泵壳内壁精密配合。
所述的泵壳的流道周向环绕所述的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离心式贯流泵,离心式贯流泵在泵机结构上作了大的改动,整个离心式贯流泵泵体呈正圆柱形,无安装脚,可将离心式贯流泵直接安装于变压器油循环管道中工作,实现离心式贯流泵与管道的有机结合。工作中,离心开式叶轮在电机内部旋转,电机的机座同时作为油泵的泵壳和油道,实现了泵机一体化的巧妙结合,油流方向无变化,为头进尾出的直通型。油泵壳体部件全部采用高强度铝合金铸造成型,大大减轻了整机的重量。该油泵的叶轮设计打破了国内离心叶轮的传统结构,创新性的使用了开式叶轮。该叶轮无前挡板,靠叶轮中叶片与泵壳内壁的精密配合来实现封油的作用。此种结构的离心叶轮打破了传统离心叶轮由铸造成型的制作工艺,可方便地采用机械加工方法使叶轮内部达到较高的光洁度,大大提高了叶轮的水利效率。泵壳的流道周向环绕电机,便于电机散热,可提高电机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适用于大型变压器油循环系统及其它需要直通式安装的流体动力系统的理想产品的离心式贯流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在其进口1与出口7处于同一轴线上的正圆柱形泵壳2的轴线上设置有电机6,正圆柱形泵壳2的流道5周向环绕电机6,电机6安装有与进口1对应的无前挡板的离心开式叶轮4,离心开式叶轮4的中叶片3与正圆柱形泵壳2内壁精密配合。
参见附图,离心式贯流泵在泵机结构上作了大的改动,整个离心式贯流泵泵体呈正圆柱形,无安装脚,可将离心式贯流泵直接安装于变压器油循环管道中工作,实现离心式贯流泵与管道的有机结合。工作中,离心开式叶轮4在正圆柱形泵壳2内部旋转,电机的机座同时作为油泵的泵壳和油道,实现了泵机一体化的巧妙结合,油流方向无变化,为头进尾出的直通型。油泵壳体部件全部采用高强度铝合金铸造成型,大大减轻了整机的重量。该油泵的叶轮设计打破了国内离心叶轮的传统结构,创新性的使用了离心开式叶轮4。该叶轮无前挡板,靠离心开式叶轮4的中叶片3与正圆柱形泵壳2内壁的精密配合来实现封油的作用。此种结构的离心叶轮打破了传统离心叶轮由铸造成型的制作工艺,可方便地采用机械加工方法使叶轮内部达到较高的光洁度,大大提高了叶轮的水利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旭,未经钱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51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