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锥形瓷载体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5450.4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34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曾龙志;曾志辉;李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醴陵市鑫辉化工填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2/00 | 分类号: | B01J32/00;B01J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2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形 载体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催化剂载体,尤其是一种用于支撑保护催化剂的双锥形瓷载体。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的各种反应器及分馏装置中都使用瓷质载体,这些瓷质载体用于支撑保护反应器中的催化剂,这就要求瓷质载体既要具有耐高温和较高的机械强度外,同时又要能起到不使催化剂中毒和结焦、充分过滤、分散气液相、覆盖和支撑催化剂的作用。而现在普遍使用的瓷质载体主要是球状或圆柱状,或者就是在这些球状或柱状载体的外表面开一条条凹槽。这些瓷质载体加工简易,机械强度也较高,加填反应器快捷,但它们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实体状的瓷载体热容量大,催化剂达到工作温度时间长,催化剂吸附强度低,达到温度后又容易使温度升至偏高,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从而影响反应;堆积密度高,间隙小,过滤气、液流引起的压力损失大,物质迁移效率低。而那些外表面另开凹槽的瓷质载体,由于凹槽棱角过于尖锐,在装填和反应过程中极易造成磨损而形成瓷泥而使催化剂中毒或降低催化剂的作用,实践证明,这些简单的球状或柱状载体都会对催化剂或催化反应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瓷质载体热容量大、堆积密度高、间隙小和容易磨损脱落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锥形瓷载体,它不仅机械强度较高,加填反应器便捷,而且比表面积较大、热容量较小,通气、液相压力损失小,物质迁移率高,有利于提高催化反应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瓷质载体采用底部相连的两个圆锥体构成,两圆锥体底部连接处的外沿采用圆弧面过渡,在双锥形瓷载体内沿两尖顶方向开有一条贯通的孔。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比表面积加大(相对柱状载体而言),催化剂吸附强度提高。
2、热容量减少,催化剂达到工作温度时间缩短。
3、载体尖锐处采用圆弧面过渡,抗磨损能力加强,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瓷泥而损伤催化剂。
4、在堆积密度相同的情况下,间隙率提高,通过气、液流时压力损失减少,物质迁移率提高,催化反应效率增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锥形载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锥形载体的A-A剖视图;
图中:1、瓷本体,2、圆弧面,3、孔。
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双锥形瓷本体(1),在两圆锥体的底面相接处用圆弧面(2)过渡,在该双锥形瓷载体内部沿两尖顶方向开有一条贯通的孔(3)。
工作原理如下:在反应装置内先注填尺寸大小不同的双锥形载体组成的载体层,然后在该载体层上加附催化剂层,再在催化剂层上覆盖一层由双锥形载体组成的载体层,其上又加附催化剂层,以此重复至技术要求。这样双锥形瓷载体既能保护支撑催化剂,又能使气、液流能方便穿过双锥形载体之间的间隙和瓷载体内的通孔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由于采用了这种结构,在相同的堆积密度的情况下使用双锥形瓷载体比使用单纯的圆柱状载体更能增加载体比表面,降低瓷载体的热容量,减少通气、液流压力损失和载体间的磨损,提高物质迁移效率,从而达到促进反应提高效率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醴陵市鑫辉化工填料有限公司,未经醴陵市鑫辉化工填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5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乳头疾病治疗保护罩
- 下一篇:手持小彩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