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弧焊、发电两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7040.3 | 申请日: | 200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45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葛孝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发建筑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9/34 | 分类号: | H02K19/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201713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发电 两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弧焊、发电两用机,具体地说,是一种发动机驱动的可同时提供直流弧焊电源和工频(50HZ或60HZ)电源的直流弧焊、发电两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旋转直流弧焊机主要有两种基本型式,一种是换向器式的直流弧焊发电机,这种弧焊机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使用,虽经不断改进,但其性能仍不能满足现代焊接工艺的要求,其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效率低;(2)换向器故障率高,维护工作量大;(3)动态特性差,低电流端焊接性能不好,飞溅率高;(4)焊接电流调节范围小;(5)不能简单地同时获取工频电源,供电动工具使用。另一种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投入市场,采用中频发电机经半导体整流器整流成直流的直流弧焊发电机,它由中频弧焊发电机、半导体整流器和电流调节系统构成,该弧焊系统克服了换向器式直流弧焊机故障率高、效率低等缺点,中频弧焊发电机的结构有多种型式,主要有凸极式三相同步中频发电机、爪极式三相同步中频发电机和永磁式中频发电机三种结构型式,它们的频率为200HZ~400HZ,极数多,若转速为3000r/min,需要8~16极;若转速为1500r/min,需要16~32极,耗铜量较大。其次,焊接电流调节范围仍不够宽,特别是凸极式中频发电机;对于爪极式中频发电机,爪极式磁极加工工艺复杂,且存在第二气隙;对于永磁发电机,虽然效率高,重量轻,但焊接电流调节只能采用多抽头绕组改接方式实现有级调节,不能很好地满足焊接电流连续调节的需要。上述三种结构的中频发电机均不能简单地同时提供工频电源,如需工频电源,需采用变频器,将中频电源变为工频电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流弧焊、发电两用机,不仅可用于焊接,还可方便地提供电压变化率小的辅助单相或三相工频电源,供电动工具和照明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直流弧焊、发电两用机,包括机座、一转轴、电刷装置、滑环,以及相同极数的主发电机和副发电机,主发电机具有第一励磁调节电路,副发电机具有第二励磁调节电路;主、副发电机的转子置于同一转轴上,分别嵌有凸极式集中磁场绕组;主发电机定子嵌有三角形接法的三相电焊绕组,副发电机定子嵌有三组单相绕组;其中第一单相绕组连接第一励磁调节电路,第一磁场绕组经电刷装置和滑环连接第一励磁调节电路,第二单相绕组连接第二励磁调节电路,第二磁场绕组经电刷装置和滑环连接第二励磁调节电路。
由于主发电机和副发电机的励磁调节磁路和电路均各自独立,相互不干扰,励磁调节回路采用开环调节,调节方便,调节元件少,可靠性高,可以同时获得高性能的直流弧焊电源和工频辅助电源,弧焊电源满足Uh=20+0.04Ih(Uh、Ih为焊接电压、电流)手工弧焊要求,工频辅助电源的电压变化率小于±5%。
当需要较大功率的三相工频辅助电源,可在主发电机的定子上另嵌一套星形接法的三相发电绕组。
为扩大焊接电流调节范围和提高电弧燃烧过程的稳定性,电焊绕组输出端串接多抽头的可调三相交流电抗器,再经选择开关接到三相桥式整流装置。
所述第一、第二励磁调节电路均包括单相桥式整流器和可调电阻器。调节第二励磁调节电路的可变电阻器,可改变第三单相绕组的电压。调节第一励磁调节电路的可变电阻器可改变主发电机的磁场绕组的励磁电流,从而改变电焊绕组空载焊接电压。
主发电机定子置于机座内,副发电机定子固定于基座的端盖凸缘上。
该两用机通过带叶片的联轴器与发动机的飞轮刚性联接,机座直接固定在发动机的飞轮壳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焊—发电两用机的纵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至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发建筑机械(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隆发建筑机械(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70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中造粒的模板控温结构
- 下一篇:台式圆盘锯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