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条并卷机的牵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7204.2 | 申请日: | 200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69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谭鸿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经纬东兴精梳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22 | 分类号: | D01H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1818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牵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纺织机械,特别涉及条并卷机,具体的是一种用于条并卷机的牵伸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条并卷机采用四上四下、或三上三下、或二上三下的牵伸型式。四上四下的牵伸结构由四个相同直径的橡胶辊和四个相同直径的金属沟槽罗拉组成,有三个牵伸区,牵伸装置与水平有一个夹角,由一块支撑板单面支撑,打开装置的翻转角小于90°,通过气囊来实现牵伸加压,每个橡胶辊的压力相同,金属沟槽罗拉采用齿轮箱传动,整个机构较为复杂。三上三下的牵伸结构与四上四下的牵伸结构相比,少一个橡胶辊和一个金属沟槽罗拉;牵伸区由三个变成了二个,其他特征基本相同。二上三下的牵伸结构由两个相同直径的橡胶辊和两个直径不等的金属沟槽罗拉和一个金属光罗拉组成,牵伸装置是水平放置的,棉条在牵伸装置中先经过一个橡胶辊和一个金属沟槽罗拉,再经过一个橡胶辊和一个金属沟槽罗拉和一个光罗拉,由两块支撑板支撑,牵伸加压有弹簧加压和气缸加压两种形式,每个橡胶辊的压力可调,结构仍然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条并卷机的牵伸装置,所述的这种用于条并卷机的牵伸装置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条并卷机牵伸结构过于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用于条并卷机的牵伸装置由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撑板构成,其中,所述的两个支撑板均呈直角三角形,两个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杆,任意一个支撑板的斜边上均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一罗拉座和一个第二罗拉座,所述的第一罗拉座与第二罗拉座之间设置有间隔,第二罗拉座与支撑板的斜边之间设置有位移调节机构,第一罗拉座中设置有一个第一金属罗拉和一个第二金属罗拉,所述的第一金属罗拉和第二金属罗拉间隔平行,第二罗拉座中设置有一个第三金属罗拉,所述的第三金属罗拉与第一金属罗拉或者第二金属罗拉平行,第三金属罗拉的直径大于第一金属罗拉和第二金属罗拉的直径,任意一个支撑板的斜边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一个第一下支撑杆,在第二罗拉座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一个第二下支撑杆,第一下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转轴连接有一个大摇臂,第二下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转轴设置有一个小摇臂,小摇臂位于第二罗拉座的上方,可于第二罗拉座一起沿支撑板的斜边上下移动。大摇臂位于小摇臂和第一罗拉座的上方,大摇臂上设置有第一加压气缸,小摇臂上设置有第二加压气缸,所述的第一加压气缸的活塞杆上通过卡箍连接有一个第一橡胶辊,所述的第二加压气缸的活塞杆上通过卡箍连接有一个第二橡胶辊,所述的第一橡胶辊的外圆周面与第一金属罗拉和第二金属罗拉的外圆周面相切,所述的第二橡胶辊的外圆周面与第三金属罗拉的外圆周面相切,第一罗拉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支撑杆,所述的上支撑杆的上端与大摇臂上端之间设置有锁紧配合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金属罗拉和第二金属罗拉的直径相等,所述的第一橡胶辊和第二橡胶辊的直径相等,第一橡胶辊的直径大于第三金属罗拉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金属罗拉和第二金属罗拉到支撑板的底边的垂直距离均大于第三金属罗拉到支撑板的底边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金属罗拉、第二金属罗拉和第三金属罗拉的外圆周面内均间隔设置有复数个沟槽,任意一个所述的沟槽均与罗拉的轴向呈小于或者等于10度的夹角。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支撑板的斜边与底边的夹角均在30~60度之间。
进一步的,第二橡胶辊与第三金属罗拉的下侧设置有一个弧形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加压气缸和第二加压气缸均为自停止气缸。
进一步的,大摇臂上通过铰链连接有一个第一辅助轴,所述的第一辅助轴位于第一加压气缸的侧面,第一辅助轴的端部设置有橡胶套并与第一橡胶辊相切,小摇臂上通过铰链连接有一个第二辅助轴,所述的第二辅助轴位于第二加压气缸的侧面,第二辅助轴的端部设置有橡胶套并与第二橡胶辊相切。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金属罗拉和第二金属罗拉下方的第一罗拉座内分别设置有橡胶刮条,所述的第三金属罗拉下方的第二罗拉座内设置有橡胶刮条。
进一步的,所述的大摇臂上方设置有上吸风装置,所述的第一金属罗拉、第二金属罗拉和第三金属罗拉的下方设置有下吸风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大摇臂的向上翻转角度在80~100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金属罗拉和第二金属罗拉的轴心之间连线的延长线到第三金属罗拉的中心轴线的垂直距离在5~10mm之间。
进一步的,第三金属罗拉与一个驱动机构连接,第一金属罗拉、第二金属罗拉与另一个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均由同步齿形带和同步齿形带轮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经纬东兴精梳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经纬东兴精梳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7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空气集热复合屋面装置
- 下一篇:模块化两轮机动车的中部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