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压测量器中的可调式三通道自动放气阀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20067725.8 申请日: 2007-03-09
公开(公告)号: CN201046118Y 公开(公告)日: 2008-04-16
发明(设计)人: 崔开海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上达医用仪表厂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B5/022 分类号: A61B5/022;A61M39/22
代理公司: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美强
地址: 200032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血压 测量器 中的 调式 通道 自动 气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压测量器进气和放气结构,尤其涉及自动放气结构。

背景技术

高血压病一直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水平提高,营养过剩和失调,以及生活节奏加快,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大,患病年龄也逐步年轻化,儿童病患者也日益增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统计,在中国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从1957年的12.8%飚升到1990年的35.8%,现在这个比例还在上升。我国目前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6亿以上,多少家庭和社会都在承担着重负,整个国家和民族都在为此付出和即将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以高血压为首的慢性病将是整个国民健康和经济健康的严重拖累!面临如此严峻的局面,必须全民动员,防治高血压。血压测量进家庭、进社区,提高血压自知率是高血压病群防群治的最重要和基本的手段。

血压测量是在充气加压后的放气减压过程中,听取柯氏音脉冲实现的,放气减压速度对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影响很大。放气减压太快,能听取到的柯氏音脉冲少,相继两脉冲间的压降大,每少听少记一声引起的误差就会很大。但放气减压太慢,绑压时间太长,被测者又难以忍受。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一般掌握在2~4mmHg/s为宜。但是要广大的家庭测量和社区测量人员使用手动调节的普通气阀,象熟练的医护人员那样关闭阀门充气加压,旋松阀门放气减压,而且还能掌握这样合适的放气减压速度,这显然是困难的;同时,调节所产生的干扰会影响听测,这也是非专业人员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提供家庭和社区的血压测量器具一般宜采用自动放气阀,这早已是人们的共识。但是,如何保证自动放气阀的放气减压速度却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自动放气阀是最简单的,其主要的功能元件就是如图1A、图1B所示的阀芯,俗称小橡皮,它是一个一端封闭的中空橡胶体1000,其上开有切口1001,切口中插有一根(钢或铜)细丝,以保证有一定的缝隙。加压时,来自气泵(手动打气球或小电动泵)的气体通过中空腔,冲开切口,进入绑扎带气囊;减压时,切口自动闭合,来自气囊的气体通过切口缝隙进入中空腔,逸出阀外。放气减压速度决定于缝隙的大小。不断加、减压将使切口处橡胶体弹性逐步变差,缝隙增大,因此这种单一共用阀芯的自动放气阀总是放气减压速度会越来越快,到后来就难以使用。

2000年,申请人申请的名称是:血压计(表)用的自动气阀装置、专利号是ZL 00 2 18367.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通道技术。该技术设置一个专用进气阀芯2006和进气通道,一个专用放气阀芯和放气通道,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它是在原阀身的一侧增加了一个滑动槽,槽内安装一个中空的按压帽2000,帽的下部封装放气阀芯2001,与阀身2002下壁间有弹簧2003撑持;帽的下沿与滑动槽2004沿口间夹有O形橡胶垫圈2005。在系统加压以后,弹簧的张力使帽的下沿与滑动槽沿口夹紧O形垫圈,形成密封。高压气体只能通过放气阀芯和按压帽与阀身的间隙缓慢放气。当需要快速放气时,只要将按压帽压下,O形垫圈松弛,高压气体便从其周围的缝隙快速逸出。由于放气阀芯不再受到频繁的进气冲击,切口缝隙得以保持,明显使得放气减压速度趋于稳定。但在实施这项技术的几年中,以下两个缺陷又一直困扰着生产制作:

一个缺陷是温度影响现在突出了。无论采用质量如何好的橡胶制作阀芯,它总是夏季气温高,胶体柔软,切口缝隙小,放气速度会小些;到了冬季,气温低,胶体坚硬,切口缝隙大,放气速度就要变大;

另一个缺陷是放气速度不能逐个调节,而气阀是一个体积不大的塑料胶合的密封体,一旦封装后发现问题便不能修正,只能报废。而阀芯切口是由锋利的刀片一刀定终身的,在自然条件下,又很难模拟血压测量过程对之实行预检验。在产品质量要求严格,容许自动放气阀放气速度变化范围更小的情况下,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制成品只能报废,因此制作成品率低,浪费很大;

以上缺陷还导致进入产品的自动放气阀使用寿命短。特别是冬季,放气速度变快,用户往往就得要求换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压测量器中的可调式三通道自动放气阀,旨在解决上述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达医用仪表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达医用仪表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77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