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8245.3 | 申请日: | 200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5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解金仙;解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解金仙 |
主分类号: | F28D7/06 | 分类号: | F28D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瞿承达;袁由茂 |
地址: | 2121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废水 余热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中型浴场中每天有大量的具有一定温度的废水被排放入下水道中,同样在大中型的企业中也同样有大量的具有一定温度的废水被排放入下水道中,这样不但白白地浪费了大量的未能用尽的热能,同时,也大大地损耗了加热这些未能用尽的热能的有限的能源,尤其是在当今地球上的能源正面临危急时期,节约能源已是不得不引起人们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另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相应增加了营业成本,并削弱了企业在市埸的竟争能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它不但能将废品率水中大量的未能用尽的热能有效地利用起来,而且,还在最大的限度内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生产的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包括一壳体,所述的壳体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有一台肩,所述的壳体内的台肩处设有一净水管,所述的净水管呈“U”形状且连体,所述的呈“U”形状且连体的净水管的内壁上均布有导热片,所述的呈“U”形状且连体的净水管的一端端部设有一净水进水口接头,所述的呈“U”形状且连体的净水管的另一端端部设有一净水出水口接头,所述的壳体前端端部的呈“U”形状且连体的净水管的上端面处设有一密封上封板,所述的壳体的前端口处设有一其上带有孔的密封前端盖,所述的壳体的后端口处设有一密封后端盖,所述的壳体上端壁的前端端部上设有一废水进水口,所述的壳体下端壁的前端端部上设有一废水出水口。
由于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的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使被排放的具有一定温度的废水实施收集后即进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的壳体中对在所述的呈“U”形状且连体的净水管中需加热的净水实现初始化加热,然后,再以高温加热,直至可以使用,另外,所述的净水管的内壁上、外壁的上、下端面上均布有导热片皆为提高净水的吸热效果,由此,充分利用了废水的余热,对能源的消耗也达到了最低限度,无论对资源的节省和对生产成本的降低都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结构紧凑,体积小,占用场地少,安装成本低,便于应用实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的壳体的正端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的壳体内装有净水管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的净水管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的密封上封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的密封前端盖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的密封前端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的密封后端盖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的密封后端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的不带密封前端盖的立体参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看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该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利用废水余热的热交换器由所述的壳体1、所述的净水管2、所述的密封上封板6、所述的密封前端盖9及所述的密封后端盖10所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解金仙,未经解金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82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