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基坑自动排土施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9063.8 | 申请日: | 200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44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彭少杰;赵国强;杨继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65上海市交***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自动 施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挖掘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深基坑自动排土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软土地层中,一般采用地下连续墙工法进行深基坑的施工,成槽后进行深基坑开挖施工,主要采用多台小型履带式挖机在基坑内挖土并堆放到基坑内的一定位置,再由地面上的几台履带式起重机和钢丝绳抓斗直接将土抓到运输车上运离施工现场。在深基坑开挖施工时,需要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方法,对已开挖部分的围护结构及时采用钢支撑进行支护。这种基坑开挖方式一般采用放坡开挖的施工顺序,不仅施工效率低下,占去了基坑施工的相当多的作业时间,而且由于有不同的挖土设备和作业人员分管不同的挖土区域,在放坡开挖过程中,易造成挖土量不均、局部欠挖和局部超挖的现象,从而对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由于需要施工人员在基坑内操作设备作业,对现场安全施工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基坑内大部分施工设备采用柴油发动机动力,施工时噪音大、废气排放量大,易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深基坑深基坑自动排土施工装置,该装置在互相垂直方向上设置多道轨道梁,在动力控制的情况下,通过沿轨道梁的移动以及轨道梁的自身移动,使安装在轨道梁上的设备车架能够带动皮带输送机在挖掘区域内整体移动,将区域内挖掘出的土及时排出到区域之外。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深基坑自动排土施工装置,包括深基坑、皮带输送机及其动力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施工装置还包括至少两根轨道梁和行走梁,以及至少一套设备车架,其中轨道梁固定于深基坑坑壁,在轨道梁与轨道梁之间至少设置二根行走梁,行走梁的两端支撑于轨道梁,并可沿轨道梁移动,设备车架安装在行走梁上,可随行走梁共同沿轨道梁移动,皮带输送机安装固定在设备车架上。
所述行走梁上固定设置有轨道,设备车架可通过行走轮沿该轨道移动。
所述轨道的两端装有弹性限位块。
所述设备车架分两层平台,上层平台安装动力驱动机构,下部平台固定安装皮带输送机。在相邻的设备车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梁,使所有的设备车架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至少设置两根或两根以上数量的行走梁时,相邻的行走梁之间通过连接梁连接固定,使所有的行走梁形成整体框架结构。
所述行走梁的两端各装有行走轮,可沿轨道梁移动,所述行走轮的驱动是通过安装在行走梁上的电机驱动齿轮与安装在轨道梁上的齿条啮合传动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施工效率高、挖土均匀、安全性强、对环境影响小,非常适合于深基坑开挖施工,有利于现场施工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挖排土装置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液压抓斗挖土装置和设备台车(E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爬降装置和挖排土装置(B-B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横向行走轨道驱动装置(D放大图);
图6为图5的A-A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爬降装置(F向放大图);
图8为图7的侧面示意图;
图9为图7的G-G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9所示,标号1-57分别表示:地下连续墙1、弹性限位块2、自爬降装置3、轨道梁4、行走梁5、连接梁6、皮带输送机7、液压抓斗挖土装置8、弹性限位块9、机械式抓斗10、履带式起重机11、预埋销座12、液压软管13、液压动力设备14、电气控制箱15、无线遥控接收装置16、铰座17、液压动力装置18、齿条19、电动机20、减速器21、齿轮22、弹性限位块23、齿条24、行走轮25、轨道26、筋板27、设备车架28、轨道29、销30、行走轮31、行走轮32、齿轮33、连接梁34、防尘橡胶密封套35、压板36、销37、抓斗斗体38、销39、抓斗启闭油缸40、销41、销42、抓斗伸缩油缸43、伸缩臂44、导套45、机架46、电动机47、减速器48、销轴49、爬降油缸50、销轴51、活动连接块52、固定板53、杆端54、固定连接块55、钢垫圈56、活塞杆57。
地下连续墙1所形成的矩形围护结构是采用本实施例施工的作业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90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轮机主轴盘根式密封装置
- 下一篇:遥控式自动车库门门锁拉绳防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