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性多孔介质集热组合墙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9267.1 | 申请日: | 200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1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逸良 |
地址: | 200135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多孔 介质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地涉及一种建筑墙体结构,特别地涉及一种接触性多孔介质集热组合墙。
背景技术
基于对太阳辐射能的收集、贮存和释放的不同,被动太阳采暖系统可分为直接受益式、集热一蓄热墙式、蓄热屋顶式和附属温室式等,其中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太阳能研究室,Trombe教授设计了一种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墙,成为集热-蓄热墙式被动式太阳房的代表,如图1所示,后被命名为Trombe墙。
Trombe墙的工作机理为:白天,蓄热墙10外表面吸收太阳能,加热透明盖板20和蓄热墙10外表面之间的夹层空气,受热的空气在空气流道30内通过墙体上通风口40进入室内,给室内供暖,温度相对较低的房间气体,由墙体下通风口50进入Trombe墙,形成采暖气流的自然循环,同时,墙体本身储存部分能量,以热传导的方式直接通过墙体向室内传热;夜间,关闭上通风40口和下同风口50,储存于墙体内的能量慢慢地释放到室内。
带有Trombe墙的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房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高纬度地区例如我国西藏、新疆等,太阳能资源虽然丰富,但昼夜温差比较大,平均气温较低,而传统Trombe墙存在受室外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等缺陷,因此人们针对传统Trombe墙系统加以改进。
对传统的Trombe墙体改进有很多种,以上仅列出了有代表性的两种。现在国际上使用的带Trombe墙的太阳房仍存在一些问题:
1.增加Trombe墙体的隔热性,墙体的升温减慢,靠自然对流或墙体热传导带入室内的能量很小,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满足室内热负荷要求。
2.未增加隔热性材料的Trombe墙体,受室外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3.同时需要控制关闭上通风口和下同风口。
中国专利CN03154471.1提供了一种具有太阳能集热功能的墙体,其包括保温层,其特征是所述保温层外侧依次设置有外墙支撑导热层、光热转化层、透光保温涂层,所述保温层内侧设置有内墙支撑层,集热管设置在与所述外墙支撑导热层连接的保温层内,拉筋的一端与所述外墙支撑导热层连接,另一端与内墙支撑层连接。其虽然克服了上述的部分缺陷,但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触性多孔介质集热组合墙,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接触性多孔介质集热组合墙,包括蓄热墙体和覆盖在蓄热墙体外表面的透明材料层,蓄热墙体外表面与透明材料层之间设有空气夹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夹层中设有多孔介质层。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增强墙体的集热性,所述蓄热墙体最好设置在采暖房的南侧。
所述透明材料层可以是玻璃板、塑料薄膜等,以增强阳光的穿透性,加快采暖房的升温速度。
所述空气夹层的厚度为5-15厘米,以保持相应的保温隔热性。
所述多孔介质层采用集热蓄热材料,其厚度为5-10厘米,孔隙率:0.1至0.6,粒径:0.5厘米至3厘米,孔隙率及粒径增大引起多孔介质层对流传热增加,热传导性能降低,蓄存的热量降低,应合理选择。
所述集热蓄热材料包括岩石、鹅卵石等。
所述多孔介质层紧贴蓄热墙体外表面,以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集热组合墙的隔热保温性。
本实用新型的接触性多孔介质集热组合墙,结构简单便于取材,可有效缓解采暖系统出现采暖热量“不足”和采暖房间升温较慢的现象,多孔介质层可作为“半透明”的隔热体,采暖期“过剩”的热量可由多孔介质集热层贮存,在没有太阳辐射时,用作隔热保温。
附图说明
图1为Trombe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触性多孔介质集热组合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92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