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浮滤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9746.3 | 申请日: | 200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37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沈裘昌;邬亦俊;肖敏杰;许嘉炯;刘云奎;任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52;C02F1/00;C02F10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浩东;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来水厂水质处理构筑物,具体涉及一种将气浮和滤池叠合组成的气浮滤池。
背景技术:
目前自来水行业在处理高藻水或低温低浊水时,往往采用先气浮后过滤的技术。传统气浮池为长方形,单格宽度不超过10m,池长不超过15m,有效水深一般为2m左右,水力负荷通常为5.4~9.0m3/(m2×h)。传统气浮池有以下几点不足:
1、气浮池池深较浅,与后续处理构筑物高程衔接较困难。
2、气浮池采用穿孔集水管集水不均匀,影响出水水质及产水量的提高。
3、气浮池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池底会积泥甚至堵塞穿孔管,需要定期人工清扫。
针对传统气浮池的不足,考虑到气浮的水力负荷与滤池的滤速接近,将气浮池与滤池叠合组成气浮滤池。利用滤层上部的水深作为气浮分离区,经气浮处理的水直接过滤。滤料层的阻力恰能使气浮池出水更为均匀,因此气浮与滤池组合,不仅可以节约用地,而且可以克服传统气浮池的不足,提高气浮效果,减少总体水头损失,节约能耗。
目前也曾有气浮池与滤池叠合的应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叠合移动罩滤池,此类叠合的最大问题是移动罩运行时会扰动浮渣层,影响气浮池的排渣,并且滤层上水深会增加较多。另一种是叠合设有中央排水槽或洗砂排水槽的滤池,如普通快滤池、V型滤池等。此类叠合虽不会像移动罩滤池在运行时扰动浮渣层影响气浮池排渣,但中央排水槽或洗砂排水槽的布局会造成上下布水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气浮滤池,它将气浮与翻板滤池叠合,达到节约用地,简化生产管理流程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气浮滤池,包括进水管,与进水管连通的混合池,与混合池连通的絮凝池,与絮凝池连通的翻板滤池,翻板滤池底部设有清水管,其特征在于翻板滤池内设有溶气释放器,该溶气释放器通过管道与溶气罐连通。该絮凝池通过进水总渠与翻板滤池的前部连通,翻板滤池前部设有气浮接触区,该气浮接触区的入口设在该气浮接触区的前端底部,出口设在该气浮接触区的后端上方,溶气释放器设在气浮接触区内近气浮接触区入口处。翻板滤池顶部还设有刮渣机。清水管与清水总渠连接,溶气罐通过气浮供水管及加压泵与清水总渠连接。
翻板滤池采用序批式冲洗,不设中央排水槽,从而可提高滤池的有效过滤面积,与气浮池叠合后上下布水均匀,使出水水质更有保障。另外,翻板滤池的反冲洗采取序批方式间歇排水,滤料层上有2m左右的有效高度用来储存反冲洗废水,而2m左右的水深恰好是夹气絮粒上浮分离需要的较佳水深。因此可在不增加原翻板滤池池深的情况下叠合气浮。由此可见,气浮池与翻板滤池叠合是最佳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气浮与翻板滤池叠合,达到节约用地,优化净水工艺,简化生产管理流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为综合泵房及鼓风机房平面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5为图1的C-C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为1座设计规模12万m3/d的气浮滤池共设8格翻板滤池3,双排布置,每排4格。在每排滤池中间布置一座机械混合池1及一组机械絮凝池2,在翻板滤池3一侧布置综合泵房4及鼓风机房5,翻板滤池3单格过滤面积为100m2,长12.5m,宽8m。取滤后水作为气浮溶气水,回流比在5%~10%范围内可调。气浮池设计上升流速2mm/s,滤池设计滤速7.2m/h。图2和图1在D-D线处连接。
气浮与翻板滤池叠合,组成气浮滤池。在翻板滤池3入口处设有气浮接触区6,气浮接触区6的入口设在该气浮接触区6的前端底部,气浮接触区6的出口设在该气浮接触区6的后端上方,溶气释放器7设在翻板滤池3底部靠近入口处,原水与溶气释放器释放的溶气水流至气浮接触区6碰撞接触后,微絮粒上升至表面形成浮渣,翻板滤池3顶部还设有刮渣机25刮除浮渣。翻板滤池3底部设有砂砾层8,砂砾层8上面设有石英砂层9,石英砂层9上面设有陶粒层10,砂砾层8底下设有清水管11,其中石英砂的粒径为0.7mm~1.2mm,陶粒层的粒径为1.6mm~2.5mm,砂砾的粒径为6.0mm~12mm。水流向下过滤,进一步去除细微颗粒,而后通过单格滤池清水管11输送至清水总渠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97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