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低风井排风净化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20069800.4 申请日: 2007-05-14
公开(公告)号: CN201071731Y 公开(公告)日: 2008-06-11
发明(设计)人: 曹文宏;郑晋丽;奚峰;蒋卫艇;李存夫;陶建民;张振华;冯钟敏;翁晓红;宋杰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主分类号: E21F1/00 分类号: E21F1/00;B03C3/00;B01D53/54
代理公司: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徐小蓉
地址: 20007***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隧道 低风井排风 净化 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尤其适用于城市隧道建设中对环境、景观要求较高、高风井设置困难情况的隧道低风井排风净化结构。

背景技术

公路(道路)隧道设计中,汽车在隧道内排放出大量污染有害物,隧道排风不能直接通过峒口排到外界环境(尤其是城市隧道)中,传统方法是采取将污染空气集中、通过一定高度的风井高空稀释后再排放到外界环境。但是有些对于隧道的环境、及其周围景观要求较高、高风井设置困难的地方,其废气排放问题常常成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大障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隧道低风井排风净化结构,该结构在隧道的排风口设置废气净化装置,使排至风井处的废气的有害成分大幅度降低,从而可以降低风井的设置高度。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隧道低风井排风净化结构,包括隧道排风口、风井,排风口与风井连通,风井和排风口之间设置有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井为低风井,其高度不大于10米,排风口通过废气净化装置与风井连通。

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包括高压静电除尘设备,排风口通过该设备连通低风井。

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也可以包括高压静电除尘设备和NO2净化设备,排风口依次通过高压静电除尘设备和NO2净化设备连通低风井。

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也可以包括高压静电除尘设备、NO氧化设备和NO2净化设备,排风口依次通过高压静电除尘设备、NO氧化设备和NO2净化设备连通低风井。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满足环保要求前提下,隧道排风井由25m以上高风井降低为低风井,减少了城市规划和风井征地的难度,有利于城市隧道的建设和城市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A-A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实施例二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实施例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4所示,标号1-7分别表示:排风口1、高压静电除尘设备2、NO氧化设备3、NO2净化设备4、风机5、低风井6、隧道峒7。

排风净化技术实施方案:

排风处理风量约为隧道峒内总风量约70%以上,当峒口零排放时,排风处理风量至少为全部的峒内通风量。风机房可设在与隧道同层的旁通道内,也可设在隧道顶部专用机房内,具体视工程条件而定。在隧道峒7顶部或侧壁设置大型排风口1,风口风速约4-6m/s。

实施例一:采用两步净化,静电除尘+除NO2

见图1-2,隧道排风口1依次通过高压静电除尘设备2和NO2净化设备4连通低风井6。风机5使经过排风口1的废气首先经过高压静电除尘设备2,去除所排废气中的颗粒物;再经过NO2净化设备4,去除排气中的NO2。通过这两步处理,排入低风井6的排气中NO2、颗粒物含量降低90%以上,低风井6的高度为10m以下。

实施例二:采用三步净化,静电除尘+NO氧化+除NO2

见附图3-4,隧道排风口1依次通过高压静电除尘设备2、NO氧化设备3和NO2净化设备4连通低风井,风机5使经过排风口1的废气首先经过高压静电除尘设备2,去除所排废气中的颗粒物;再经过氧化设备3,将空气中NO转化为NO2;最后经过NO2净化设备4,去除排气中的NO2。经过三步处理,排入低风井6的排气中不仅NO2含量降低,NO含量也大幅降低,即排气中NOx、颗粒物含量降低90%以上,低风井6的高度为10m以下。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一定风量而言,土建断面积大,风速降低,反之,增大)。

静电除尘段:迎面风速控制在9-13m/s,其前后需留有一定的检修空间。静电除尘效率为80%以上,风速较高、效率较低。

NO氧化加湿段:断面风速不宜过高,约2-3m/s,该段需留有足够的空间,供NO氧化成NO2。该段长度约5m,其前后留检修空间。经过该段后,80%以上的NO氧化成NO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9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