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油滤清器磁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9908.3 | 申请日: | 200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03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董留杰;杨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升南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240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油 滤清 磁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器磁化装置,用于滤除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金属磨合颗粒及杂质,属于磁化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机油滤清器,由滤清器外壳和滤芯构成,以滤纸作为过滤介质,滤除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金属磨合颗粒及杂质,由于滤清器以滤纸作为过滤介质,为了达到一定的滤清效果同时又要保证机油顺畅通过滤清器.所以这种过滤方式只能滤除大于13.6微米的金属颗粒和杂质,因此发动机工作时仍有40%以上的极细微金属微粒不能滤除,混合在机油中刮伤损毁汽缸壁、损坏内部零件,降低发动机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最终导致发动机不得不进行大修。
目前有二种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种:内置式磁性吸附的方法:在机油滤清器内部,加装有孔的磁铁,磁铁的内孔是出油通道,当含有金属磨合微粒的机油流经磁铁时,磁性将金属磨合微粒吸住,来保证机油的清洁度。
其缺点是:
1.由于在机油滤清器内增加的磁铁占用了内部空间,且磁铁周围空间狭小,时间稍久,被吸附的杂质容易将滤芯堵塞,造成机油无法循环过滤,进而损坏发动机;
2.造价高,由于机油滤清器是易耗品,汽车到达一定的公里数保养时须更换,滤清器与磁铁将一起丢弃,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种:在发动机的机油滤清器座与纸质机油滤清器中间加装一个磁性关节,设想机油在流过磁性节时吸附油里面的磨合金属。
其缺点是:
1.没有考虑到机油是在强压1.5Mpa下进入机油滤清器的,在强大的压力下一些磨合物极不容易被吸附住;
2.磁性节内部空间狭小,远没有机油滤清器的容量大,时间稍久,被吸附的杂质容易将油路堵塞,造成机油无法循环过滤,进而损坏发动机。
3.无法及时清理杂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除率高的机油滤清器磁化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机油滤清器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外壳、不锈钢片、小磁钢,大磁钢和钢板组成,钢板设于外壳中间,不锈钢片设于外壳的外侧的中间,大磁钢设于外壳的内侧,与钢板重叠,在外壳的内侧的大磁钢外设有至少4个小磁钢。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机油滤清器顶端后,立即在滤清器内形成强大磁场,能吸附机油中1.6微米的金属微粒,滤除的金属微粒比传统滤清器小12微米,滤除率达99%。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滤除率达99%;
2.可重复使用,一次投入,终车受益,使用成本低廉;
3.置顶式的设计,适合所有型号的机油滤清器;
4.可延长汽车发动机寿命,延长机油使用寿命;
5.可增强汽车发动机马力5%以上;
6.可减少磨擦、发热和磨损,降低维护和修理费用,消除机械运转杂音2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2为一种机油滤清器磁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一种机油滤清器磁化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一种机油滤清器磁化装置由外壳1、不锈钢片2、小磁钢3,大磁钢4和钢板5组成。
钢板5安装在外壳1的中间,不锈钢片2安装在外壳1外侧的中间,大磁钢4安装在外壳1的内侧,与钢板5重叠,在外壳1的内侧的大磁钢4外安装至少8个小磁钢3。
工作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机油滤清器外壳上,强磁完全穿透与普通纸一样厚度的0.4毫米的机滤铁皮外壳,立即在滤清器内部形成强大磁场,把由滤纸过滤下来原堵在滤纸孔上的磨合颗粒,提悬吸附在机滤外壳的内壁上,使朝内侧流动的油路更畅通。解决了滤纸孔径过大油路畅通、但不易过滤小的颗粒;滤纸孔径小能达到过滤小颗粒的效果、但又影响油路畅通的实际矛盾。同时吸附流动的机油中1.6微米及以上的金属微粒,滤除的金属微粒比传统滤清器小12微米,滤除率达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升南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升南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99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前向链路捕获方法
- 下一篇:一种声、超声无损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