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整式摇椅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0171.7 | 申请日: | 200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64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亮 |
主分类号: | A47C3/02 | 分类号: | A47C3/02;A47C1/034;A47C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费开逵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整 摇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一种摇椅,尤指一种调整式摇椅,其可调整靠脚支架相对椅座之间的角度并且以坚固可靠的方式固定该角度。
技术背景
摇椅普遍使用于居家环境中,其结构是主要在一般的座椅椅脚上加装左右二弧形杆,该等弧形杆是接触地面,令摇椅可作前后摆动,乘坐在摇椅上的使用者可借此获得一种规律摆荡的特殊感受。
传统的摇椅虽然具有摆动等功能,惟其不具椅背及靠脚的微调功效,因此有人以四连杆结构分别作为摇椅的椅背支架、椅座支架、扶手支架及靠脚,借此令椅背及靠脚得以调整角度,此外,更在四连杆上设置有一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是一种位于其中两连杆枢接处的防滑片,该防滑片提供摩擦力俾使该等连杆不得任意相对转动,借此定位四连杆彼此间的相对角度。
但是,上述以防滑片作为定位效果并不可靠,当使用者重量过重,或者摆动摇椅的力量过大时,防滑片所提供的摩擦力将不足以提供定位效果,最后将会造成摇椅意外地改变连杆间角度,甚至塌陷而令使用者摔落地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创作人有鉴于四连杆式摇椅透过防滑片的定位效果不佳,改良其缺失与不足,进而实用新型出一种调整式摇椅。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整式摇椅,其可其可调整靠脚相对椅座之间的角度并且以坚固可靠的方式固定该角度,避免摇椅任意改变状态而遭致使用者受伤。
为达上述目的,是令前述调整式摇椅包含有:
二椅座支架,是呈长条状而左右相对;
一椅背支架,是呈U形,具有二侧杆,各侧杆末端是分别枢设在该等椅座支架的后端;
二扶手支架,是呈长条状而左右相对,该等扶手支架后端分别枢设在椅背支架的两侧杆上;
一靠脚支架,是呈U形,具有二侧杆,该等侧杆末端分别枢设在各扶手支架前端,该等侧杆分别枢设在椅座支架的前端;
一调整定位装置,是设置在相对应的椅座支架、扶手支架及靠脚支架的侧杆上,且具有一固定座、一调整杆及一定位螺纹杆,该固定座是枢设在该椅座支架上并具有一横向螺孔,该调整杆上端是枢设在扶手支架前端与靠脚支架侧杆的末端的枢接处,且以可滑动方式穿设在固定座上,该定位螺纹杆是设置在螺孔内并可以内侧端紧抵该调整杆侧壁;
一布料,是伸展设置在椅座支架、椅背支架以及靠脚支架之间,以便形成摇椅的椅座、椅背及靠脚,可供使用者坐卧;及
二弧杆组件,是分别设置在椅座支架底部,各弧形杆组件是包含有至少二支撑杆及一弧杆,该等支撑杆上端是设置在椅座支架底部,该弧杆是设置在该等支撑杆底端,并可与地面接触。
利用上述技术手段,上述的椅座支架、椅背支架、扶手支架及靠脚支架共同构成四连杆机构,调整定位装置的定位螺纹杆可以其内侧端迫紧在调整杆的侧壁,借此将调整杆定位于固定座上,此时与调整杆相枢设的扶手支架与靠脚支架侧杆之间夹角被固定,从而固定四连杆机构之间的各夹角,故摇椅的结构将固定而无法改变,避免摇椅因使用者的重量或动作而意外塌陷。
前述调整杆相对定位螺纹杆的一侧上沿轴向形成有一列定位凹部,该等定位凹部可供定位螺纹杆伸入以定位调整杆与固定座之间的相对位置。
前述各弧杆的前后两端上分别枢设有一可单向旋转的撑立脚,当各弧杆的两撑立脚末端位于向下位置时,撑立脚末端低于弧杆最低处而可撑起弧杆,并且令摇椅定位而不摆动。
前述各撑立脚与相对应的弧杆前端或后端之间是分别透过一棘轮组件相枢接,各棘轮组件是包含有一内棘轮、一外棘轮、一固定杆及一弹簧,该内棘轮是固设在相对应的弧杆前端或后端,且具有一固定孔,在内棘轮的外侧端上形成有复数呈环状排列的内棘齿,该外棘轮是固设在相对应的撑立脚一端上,且具有一穿孔,在外棘轮上形成有一弹簧槽,在外棘轮的内侧端上形成有复数呈环状排列并与可内棘齿相结合的外棘齿,该固定杆是穿过该外棘轮穿孔且设置于内棘轮固定孔内,在固定杆外侧端上形成有一挡部,该弹簧是穿套在该固定杆上,设置于该弹簧槽内,且两端分别抵靠挡部及弹簧槽内壁,迫使外棘轮与内棘轮相结合。
前述各弧杆前端与后端的撑立脚所能旋转的方向相反。
前述两弧杆之间是固设有至少一支撑横杆。
前述各扶手支架上分别设置有一扶手垫,该扶手垫以弹性材料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放大立体局部剖视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放大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亮,未经陈志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01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