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电偶保护管的封管支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0178.9 | 申请日: | 200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00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瞿丹红;陈淑美;吴协祥;张士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4 | 分类号: | G01K1/14;G01K1/08;G01K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012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电偶 保护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电偶保护管的支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电偶保护管的封管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其具有以下优点:测量范围广、精度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因为热电偶通常是在高温、高压、腐蚀性工作环境中测温,容易受到损坏,因此需要使用保护管套在其外部进行保护,保护管的作用是保护感温元件即热电偶,使其不与被测介质直接接触,避免或减少有害介质的侵蚀,火焰和气流的冲刷和辐射,以及机械损伤,同时还起着固定和支撑热电偶的作用。可以制作成热电偶保护管的材料很多,例如石英(Quartz),其耐热冲击性好,因此常用来制作热电偶保护管。
在热电偶保护管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对保护管进行封管,具体来说,就是将保护管的一端进行封口,封口端是用来套住热电偶的热端,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则通过保护管的开口端连接补偿导线和插头。保护管的封管方式可以如中国专利号为00264610.2的实用新型专利所述,使用封头与保护管焊接,也可以在保护管的制作过程中直接对其端部进行氧焊收口。
以石英管为例,其制作过程中的封管过程称为圆封,就是在高温1000度左右用石英通过氢氧焰(H2+O2)将石英管的端部融化成圆弧形而圆封起来。目前石英管的圆封都是由工作人员拿在手中,或是将石英管放在水平桌面上来完成的,也就是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支架支撑石英管以方便圆封操作,而且在圆封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水汽,水汽会被封在水平放置的石英管内,这样会影响石英管的圆封质量,进而也会影响套在管内的热电偶的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保护管的支撑装置,可以方便封管操作,并且避免水汽封在管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热电偶保护管的封管支撑装置,可以方便保护管的封管操作,并且避免封管时产生的水汽封在保护管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电偶保护管的封管支撑装置,包括水平支架、连接于水平支架上的用于支撑热电偶保护管的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所述的第一立架的接触热电偶保护管的支撑位高于第二立架的支撑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支撑装置还包括所述的第一立架的支撑位两侧设有夹持保护管的圆盘,所述圆盘的圆周侧面与保护管接触。所述的第二立架的支撑位两侧设有夹持保护管的圆盘,所述圆盘的圆周侧面与保护管接触。其中,所述圆盘的圆周侧面包有橡胶,或者所述的圆盘也可以是橡胶圆盘。所述的第一、二立架的支撑位连线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是10±5度。所述的第一、二立架垂直于所述的水平支架。所述的第一、二立架的支撑位间距小于所述的保护管长度。所述的热电偶保护管是石英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封管时支撑热电偶保护管的装置,因此可以方便封管操作。放置在支撑装置上的保护管与水平方向有一倾斜角度,封管时产生的水汽可以沿着保护管的管壁流下,因而避免了水汽聚在端部而被封在管内。
因为立架上设置有可以360度自由转动的圆盘,封管时放置在圆盘上的保护管在圆盘的推动下可以更为方便地转动。另外,圆盘的圆周外侧包有橡胶,以增大圆盘与保护管表面的摩擦力,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保护管与圆盘摩擦而在表面产生刮痕,也可以避免保护管在转动过程中被卡住而损伤保护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热电偶保护管的封管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热电偶保护管的封管支撑装置用于支撑石英管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电偶保护管的封管支撑装置,保护管放置在支撑装置上时可以与水平方向成一倾斜角度,因此封管时产生的水汽可以沿着保护管的管壁流下。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热电偶保护管的封管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热电偶保护管的封管支撑装置用于支撑石英管的侧面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01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