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连续墙接驳器安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0344.5 | 申请日: | 2007-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73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韩银华;陈培泰;金奚;韩晓明;叶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E02D2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连续 接驳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建筑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接驳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和建筑物主体结构普遍采用接驳器的连接形式,以形成“两墙合一”的整体结构,因此,接驳器的连接率、连接质量就成了“两墙合一”整体受力结构的关键。现有技术的接驳器连接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地墙钢筋笼上接驳器的定位控制偏差较大,目前尚无规范标准控制。另一方面,基坑开挖后,接驳器和主体结构钢筋的连接质量问题,普遍存在接驳器锈蚀、丝牙破坏和方位角偏差大等质量问题,造成部分接驳器无法和主体结构的钢筋连接,影响“两墙合一”的整体结构。目前设计通常采用多配钢筋,增加接驳器预留数量的办法来增加整体的结构强度。但在实际施工中,往往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反而给实际施工接驳器的安装和连接带来困难。以某车站5M宽地墙为例:底排布置Φ32钢筋82根,接驳器60只(下排40,上排20只),按无间隙布置计算如下:40×50+82×32=4624mm。如果加上钢筋的肋:82×4=328mm。钢筋笼实际的加工布置很困难,如主筋按设计要求布置,接驳器就做不到设计的规定,反之接驳器布置按设计规定布置,主筋又无布置位置,其结果是带来材料浪费、浇注局部不密实出现孔洞、地墙渗水点增多、接驳器连接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接驳器安装结构,该结构在钢筋笼的接驳器处设置平面支撑结构,并在接驳器端头沿线方向设置条形封盖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地下连续墙接驳器安装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多个接驳器,其特征在于在地下墙钢筋笼上固定连接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支撑固定接驳器。
定位装置上与接驳器的接触面为平面接触。
所述定位装置凸出于钢筋笼表面的距离与接驳器伸出钢筋笼表面的高度相等。
所述定位装置可采用角钢,接驳器搭靠在角钢的一个平面上。
所述的多个接驳器位于同一封盖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节省工程材料费用,且作业人员实际操作作业简单、施工方便,在大大提高了地墙接驳器和主体结构主筋的连接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工程成本,接驳器定位准确,可确保钢筋笼下槽和开挖凿露接驳器的完好率达100%。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驳器及其封盖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驳器及其封盖安装横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驳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4所示,标号1-4分别表示:钢筋笼主筋1、接驳器2、封盖3、角钢4。
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驳器安装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钢筋笼1、以及多个连接在钢筋笼1上的接驳器2,在地下墙钢筋笼1上焊接有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采用L40×3角钢4,角钢4支撑固定接驳器2。接驳器2搭靠在角钢4的一个平面上,角钢4上与接驳器2的接触面为平面接触。
角钢4凸出于钢筋笼1表面的距离与接驳器2伸出钢筋笼1表面的高度相等,多个接驳器2位于同一封盖3内。封盖3呈长条形。
在具体施工时接驳器2在钢筋笼1上焊接固定前,就必须将接驳器2先定位控制好,而后焊接固定。一般先在钢筋笼1控制接驳器2标高处,水平点焊角钢4,接驳器2的高低控制以角钢4的边线为标准,接驳器2搭靠在角钢4的一个平面上,定位后焊接固定。对接驳器和地墙非垂直的接驳器定位安装,采用卡角器定位即可完成。
由于上述工序采用了定位装置控制,定位在钢筋笼1上接驳器2的高低控制偏差不大于2mm,因此在接驳器2的单独封盖拧到位置后,将条形封盖3沿接驳器2的连线方向插入,这样在凿地墙保护层时,接驳器段的保护层也会呈条片状掉下。
条形封盖3采用铝彩钢板做成条形替代,沿接驳器2连线方向封盖,细铁丝拧紧。
接驳器2定位后,增加条形大封盖3防止接驳器在吊装入槽和凿毛地墙过程中被破坏。
本实施例钢筋笼上接驳器定位效果:接驳器在钢筋笼平面上的高低控制情况和入槽前基本一致,整体效果平、齐、直、偏差控制理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03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汤勺
- 下一篇:一种能释放负离子的电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