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节内燃机水套内水流分布的机体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70984.6 | 申请日: | 200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3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丁铁新;姜锋;虞标;王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产林 |
地址: | 20043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内燃机 水套内 水流 分布 机体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却内燃机机体。
二、技术背景
随着对高效、低污染的内燃机迫切需求,对内燃机水冷却系统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内燃机水冷却系统的任务是保证内燃机在较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工作。内燃机冷却水流动靠水泵驱动,水流量过大会显著增大水泵功率消耗;另外内燃机不同部位对冷却系统需求不同,对气缸盖“鼻梁区”和机体靠近火力岸面工作温度较高的区域,需要足够的冷却避免局部过热,对于局部结构需要保温。在有限的水流量下,为保证内燃机机体水套内合理的水流分布,需要采取有效的水流调节手段。针对具体的内燃机结构布置方式,较为先进水套设计中可采用调整密封圈孔径或调整气缸垫水孔孔径的方法来调整水套内水流分布。调整密封圈孔径的方法,根据水流分配的需要采取不同内孔直径的密封圈,这种方式装配工艺性差,在批量维修,装配中容易装错,批量生产中很少采用。调节气缸垫水孔孔径方法采用较多,但有如下情况并不适用:1.对于机体与气缸盖间有顶板的结构设计。2.气缸垫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容易漏水、漏气。3.气缸垫本身很薄,采取控制水孔措施后,会造成节流孔局部流速过高,局部负压过低,若低于水的饱和压力将造成局部汽蚀。本实用新型在于对机体出水孔大小采取调节措施,达到优化水套内水流分配的目的,结构设计简单,减少零件数量,制造成本低廉,效果好。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节内燃机水套内水流分布的机体,该机体能适用任何机型,装配工艺性强,并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节内燃机水套内水流分布的机体,多缸内燃机冷却水经机体上的各缸出水孔,进入气缸垫水孔和气缸盖水孔,分布在多缸机体上的各缸出水孔,至少有两缸或者两缸以上依次在横向各缸相对应位置处的出水孔孔径不相同。
上述的调节内燃机水套内水流分布的机体,分布在机体上的六缸的出水孔,依次在横向各缸相对应位置处的出水孔孔径不相同,第1机体出水孔的孔径横向六缸分别依次为8、7、7、7、6、6毫米,第2机体出水孔的孔径横向六缸分别依次为8、7、7、6、6、6毫米,第3机体出水孔的孔径横向六缸分别依次为17,9、9、8、8、8毫米,第4机体出水孔的孔径横向六缸分别依次为17,14,9、9、8、8毫米。
机体出水孔加工,可在通常的机体出水孔加工过程中选用不同直径的刀具直接加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机体顶面加工不同的出水孔孔径来调整各水孔水流量,从而优化水套内水流分布,对水流的调节能力强。
四、附图说明
图1为能调节内燃机水套内水流分布的机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为气缸盖水孔,2为机体,3为气缸垫水孔,4为第1机体出水孔,5为第2机体出水孔,6为第3机体出水孔,7为第4机体出水孔。
五、最佳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调节内燃机水套内水流分布的机体2,冷却水经机体2的出水孔,进入气缸垫水孔3和气缸盖水孔1,分布在机体2上的各缸出水孔,在横向各缸相对应位置处的出水孔孔径都不相同。出水孔孔径设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通过模拟计算得出,设计后期可采用试验方法对孔径进行调整。机体出水孔加工,可在以前机体出水孔加工过程中选用不同直径的刀具直接加工实现。通过调整不同的机体出水孔孔径来实现整个水套内水流分布的优化,对于不同出水孔径选取原则是:对于发动机横向各缸间采取不同出水孔用以调整各缸之间的水流分配,对于各缸的进、排气两侧采取不同孔径用以在两侧形成压力差,增加鼻梁区和机体靠近火力岸面工作温度较高的区域,具有足够的冷却避免局部过热,并在有限的水流量下,采取有效调节水流流动的手段,保证内燃机机体2水套内合理的水流分布。当内燃机为气缸直径为121毫米的六缸高速中功率柴油机时,分布在机体2上的每一缸共有4个孔径不同的出水孔,同时依次在横向六缸上相对应位置处的出水孔孔径也不相同,第1机体出水孔4的孔径横向六缸分别依次为8、7、7、7、6、6毫米,第2机体出水孔5的孔径横向六缸分别依次为8、7、7、6、6、6毫米,第3机体出水孔6的孔径横向六缸分别依次为17,9、9、8、8、8毫米,第4机体出水孔7的孔径横向六缸分别依次为17,14,9、9、8、8毫米。
本实用新型加工工艺简单,结构可靠,而且在机体2与气缸盖之间具有气缸垫、顶板、顶板垫片等结构的机型仍可实现,并不影响气缸垫对于循环水和燃气的密封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09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