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太阳能采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1223.2 | 申请日: | 200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09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项敏;马睛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 |
主分类号: | F24J2/38 | 分类号: | F24J2/38;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太阳能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量采集装置,特别是一种智能型太阳能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人口持续增长与能源日益短缺的矛盾一直都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一问题在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的中国尤为突出。众所周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而能源却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同时也揭示了目前中国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国是国际上能源消耗的大国,而且,在未来20年,能源的需求也将保持强劲增长,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国家安全的重大社会问题。资源的紧缺和能源成本的持续增长使得众多发达国家将注意的目光转向了新能源,其中太阳能的应用备受重视。能源专家认为,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取之不尽,清洁安全,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选择。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且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可以被广泛地采集和使用。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太阳能设备主要使用的是平板式的太阳能采集装置,其结构主要是将太阳能采集片铺设在一平板上,再将该平板设置在能够晒到阳光的位置。但是,这些采集平板通常都是位置固定的,如平放或斜放,而由于太阳与地球的位置是相对变动的,因此,固定位置的太阳能采集平板不一定能够充分采集太阳能资源。虽然,有的太阳能采集装置设置有两个呈等腰对称设置的两个采集平板面,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对能量的采集,但是,它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且会增加产品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性太阳能采集装置,解决现有太阳能采集装置的采集平板位置固定影响能量采集效果的技术问题,它能自动根据太阳的移动方向充分采集太阳能,而且结构简单,不占用太大的空间。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型太阳能采集装置,包括具有太阳能采集片的采集平板,其特征在于:该采集平板穿设一连接轴轴接在一箱体的上端面开口处;采集平板上还具有一透光孔,该箱体内具有感光元件,箱体内一端还具有一推拉杆伸缩装置,该推拉杆伸缩装置的伸缩杆一端连接在采集平板的一端;该感光元件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一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该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则连接推拉杆伸缩装置的驱动信号输入端。
所述的智能型太阳能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拉杆伸缩装置由驱动电机和伸缩套管构成。
所述的智能型太阳能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进一步连接一设置单元。
藉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太阳的照射方向自动控制太阳能采集板的采集位置,以充分地采集太阳能。
2、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采集平板采用转动的方式来采集太阳能,不会占用太大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采集平板;
11-采集片;
12-透光孔;
2-箱体;
21-连接轴;
3-感光元件;
4-推拉杆伸缩装置;
41-驱动电机;
42-伸缩套管;
5-控制单元;
6-设置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它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太阳能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包括具有太阳能采集片11的采集平板1,该采集平板1穿设一连接轴21轴接在一箱体2的上端面开口处;采集平板1上还具有一透光孔12,该箱体2内具有感光元件3,箱体2内一端还具有一推拉杆伸缩装置4,该推拉杆伸缩装置4的伸缩杆一端连接在采集平板1的一端;该感光元件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一控制单元5的信号输入端,该控制单元5的信号输出端则连接推拉杆伸缩装置4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该推拉杆伸缩装置4由驱动电机41和伸缩套管42构成。
该控制单元5进一步连接一设置单元6,用于设置采集信号强度的阈值和电机的转动速度。
使用时,当感光元件3采集到透光孔12透过的阳光强度复合设定的值则,保持采集平板1的位置不变。否则,则通过控制单元5控制驱动电机41和伸缩套管42,使采集平板1进行翻转,直至阳光强度复合设定值为止。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未经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12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