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腰椎前路微创经皮椎体间融合手术的辅助套管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1274.5 | 申请日: | 200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46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傅一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一山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7/94;A61B17/5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233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椎 前路 微创经皮椎体间 融合 手术 辅助 套管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腰椎前路微创经皮椎体间融合手术的辅助套管组件。
背景技术
现在的腰椎前路微创手术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开放手术,即跟其他手术一样做一个切口,这种手术的缺点是切口比较大,还有一种是腹腔镜微创手术,需要开两个通道,一个为腹腔镜通道,一个为手术通道,这种手术方法虽然创伤比较小,但是手术设备比较昂贵,操作也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对软组织小损伤小、安全性高的腰椎前路微创经皮椎体间融合手术的辅助套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腰椎前路微创经皮椎体间融合手术的辅助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定位针、手术通道套管、第二定位针、至少一根扩张套管,所述的扩张套管套设于第一定位针上,所述的手术通道套管套设于扩张套管上,其一侧管壁上设有定位针孔道,所述的第二定位针穿设于定位针孔道内。
所述的至少一根扩张套管为五根按顺序使用、逐渐变短变粗的管体,并且其套尖均为圆钝形,包括扩张套管一、扩张套管二、扩张套管三、扩张套管四、扩张套管五,所述的扩张套管一紧密套设于第一定位针上,所述的扩张套管二、扩张套管三、扩张套管四、扩张套管五依次紧密套设于前一根扩张套管上。
所述的至少一根扩张套管为六根按顺序使用、逐渐变短变粗的管体,并且其套尖均为圆钝形,包括扩张套管一、扩张套管二、扩张套管三、扩张套管四、扩张套管五、扩张套管六,所述的扩张套管一紧密套设于第一定位针上,所述的扩张套管二、扩张套管三、扩张套管四、扩张套管五、扩张套管六依次紧密套设于前一根扩张套管上。
所述的至少一根扩张套管为七根按顺序使用、逐渐变短变粗的管体,并且其套尖均为圆钝形,包括扩张套管一、扩张套管二、扩张套管三、扩张套管四、扩张套管五、扩张套管六、扩张套管七,所述的扩张套管一紧密套设于第一定位针上,所述的扩张套管二、扩张套管三、扩张套管四、扩张套管五、扩张套管六、扩张套管七依次紧密套设于前一根扩张套管上。
所述的手术通道套管的一侧管壁薄于另一侧管壁,其套尖为圆钝形,所述的定位针孔道设于上述的另一侧管壁上,并与手术通道套管平行。
所述的手术通道套管套设于扩张套管五上。
所述的手术通道套管套设于扩张套管六上。
所述的手术通道套管套设于扩张套管七上。
所述的第一定位针为直径3mm长60cm的医用不锈钢针。
所述的第二定位针为直径2mm长60cm的医用不锈钢针,该医用不锈钢针紧密穿设于手术通道套管的定位针孔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与以往的开放手术相比,应用本辅助套管,经皮进行前路椎体间融合,对人体的损伤降到最低,出血也少,无疑达到微创的效果。
2、通过一系列的套管进行软组织扩张来建立前路融合所需的工作通道,对软组织损伤小,不易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及内脏器官,安全性高。
3、将最后用于工作通道的套管通过定位针固定于一个椎体上,固定牢靠,避免套管移动影响手术,同时又不影响椎体间的撑开。
4、手术中用辅助套管建立的工作通道可结合内窥镜或导航技术,来增加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扩张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术通道套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术通道套管的俯视图。
其中:1-定位针,2-扩张套管,3-手术通道套管,4-定位针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腰椎前路微创经皮椎体间融合手术的辅助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定位针、手术通道套管3、第二定位针、至少一根扩张套管2,所述的扩张套管套2设于第一定位针上,所述的手术通道套管3套设于扩张套管2上,其一侧管壁上设有定位针孔道,所述的第二定位针穿设于定位针孔道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一山,未经傅一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12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贵金属活性组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刀片自动锁位的美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