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子内壁磨损磨蚀试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1605.5 | 申请日: | 200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39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梁磊;雷强;张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N3/5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子 内壁 磨损 磨蚀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管子内壁和流体的磨损磨蚀性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由流体流动引起的磨损磨蚀非常普遍,但因为其复杂性很高,目前仅用计算的方法还很难解决这类问题,主要靠试验进行研究。多年来各国的科学技术人员研制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磨损磨蚀试验机,这些试验机按结构形式分主要有三种:管流式实验装置,喷射式实验装置和旋转式实验装置。
管流式实验装置由贮液槽、循环泵、管线、控制阀、流量计等组成。能较好地模拟管道冲刷的实际工况,但整套系统较复杂,占据空间很大,实验所需溶液量大,实验周期长,循环泵需要持续运转,还有泵阀的可靠性以及如何防止泄漏问题,整套装置的费用和实验费用都很高。
喷射式实验装置能灵活调整喷射角度,但是也需要贮液槽、循环泵、管线、控制阀、流量计等设备部件,也较复杂,而且一次试验只能做一个试样。
旋转式实验装置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是现有的旋转式实验装置只有用圆柱或板片状试样,如果用管状试样,也只能反映管外壁表面的磨蚀性能。而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是流体在管内流动造成磨蚀磨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能直接测试管子内壁或流体的磨损磨蚀性能的试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旋转式磨损磨蚀试验装置不能反映管内壁的磨蚀性能,管流式实验装置和喷射式实验装置结构复杂、可靠性低、实验费用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子内壁磨损磨蚀试验装置,包括旋转动力装置、旋转装置,盛放试验介质的容器,试验管样,其特点是:旋转装置由中心轴和旋转盘架组成,其中,中心轴和旋转盘架固定连接,旋转盘架外周面上至少有二个辐射状均匀布置的管套,且浸没在试验介质中,旋转装置通过中心轴夹持在旋转动力装置上;试验管样用可拆件固定在旋转装置的管套内,当旋转动力装置带动旋转装置旋转时,流体在试验管样内相对流动和冲击管内壁。
旋转盘架外周面各管套孔中心线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且与中心轴垂直,与旋转的切线方向平行。
试验管样试验管样中心线与管套孔中心线重合或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试验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又能直接而且准确地测试管内壁由于流体流动造成的磨损磨蚀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旋转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磨蚀磨损试验装置由旋转动力装置1、旋转装置2和容器3组成。试验介质4放在容器3内,旋转装置2浸没在试验介质4中,旋转装置2的中心轴6夹持在旋转动力装置1上。试验时旋转装置2在旋转动力装置1的带动下在容器3内旋转,流体在管内相对流动和冲击管内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容器3内可以设置挡板,也可以不设置挡板。
如图2、图3所示,旋转装置2由中心轴6和旋转盘架7组成,中心轴6和旋转盘架7固定连接,能一起转动。旋转盘架7带有能固定试验管样9的辐射状均匀布置的管套5,管套数N≥2,本实施例的管套数N=6。管套5与旋转盘架7可以分别加工后再连接在一起。管套数较少时,管套5与旋转盘架7也可以是一整体。各管套5的孔中心线10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且与中心轴6垂直,与旋转的切线方向11平行。
试验管样9安装在管套5内,并且用一可拆件固定,本实施例用于固定的可拆件是螺钉8。试验管样9中心线与管套5孔中心线基本重合或平行。
试验管样9外壁与管套5的间隙足够小,试验管样既能方便装拆,又使流体在该间隙内的流速近似为零,即流体对管外壁的磨损磨蚀近似为零。
试验前,将试验管样洗净,干燥至恒重后用精度足够的天平称重。试验后,再将试验管样洗净,干燥至恒重后用精度足够的天平称重。计算出失重量,用失重量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平均壁厚减薄量。用失重量或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平均壁厚减薄量表证管材或者试验介质的磨损磨蚀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未经上海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1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高压耐油橡胶半导电屏蔽电缆料及制备
- 下一篇:智能空气净化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