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体罩杯支撑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1736.3 | 申请日: | 200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60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黄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辉荣 |
主分类号: | A41C3/14 | 分类号: | A41C3/14;A41C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201600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罩的罩杯结构,尤指一种改进的更具立体性和舒适性的立体罩杯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罩杯结构为提升乳房的支撑力及增加其提托定型效果,多于罩杯下缘设置一与罩杯下缘曲线一致的钢圈作为支撑体,于穿戴时往往可能会因设计制造不佳而产生异物感或不适感。现有改进的技术是将被固定在胸罩二罩杯底缘的二个定型用圆弧钢圈外表缘,加工成型包覆上无毒且具弹韧性的胶体,而构成一弹性复合塑形圈;并且该包覆用胶体加工成型后,在钢圈内侧的厚度须大于钢圈本体的厚度,使弹性复合塑形圈的内缘面形成具弹性的柔软接触体。该现有技术系针对一般钢圈于使用后易发生滑动现象甚至造成钢圈两端外露,或因钢圈材质较硬,穿着时易造成不适感而进行的改良设计。但这种胸罩结构须先以胶体包覆钢圈,在穿戴时该钢圈结构为与身体间产生一立体空间,故无法与身体完全服贴,进而造成使用者会产生异物感或不适感,且该胶体经过长久使用易有变质、变形之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胸罩罩杯支撑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具有高度撑托力的支撑效果又符合人体工学、同时穿着舒适的立体罩杯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主要技术手段实现:一种立体罩杯支撑结构,其包括:一外层,系由一外布层及一外棉层以胶体紧密贴合;一撑托件;及一内层,系由一内布层及一内棉层以胶体紧密贴合;其特点是:所述撑托件位于所述内层与外层之间,且其长度小于内层与外层,夹置有撑托件的内层与外层以胶体紧密贴合,经高温、高压塑形成所述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具有一上沿及一下沿,上沿向外侧翻折与乳房突出部下缘之胸线贴合,下沿及撑托件的曲线与胸线下缘曲线一致。
上述的立体罩杯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撑托件夹置于该支撑结构的下沿处。
上述的立体罩杯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撑托件可以是一扁形钢线、钢片或弹性塑形体。
上述的立体罩杯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可以是U字形,缝制于胸罩一侧罩杯的下缘。
本实用新型立体罩杯支撑结构将夹置有撑托件的内层与外层经高温、高压塑制成一具有上沿及下沿的支撑结构,其上沿向外侧翻折与乳房突出部下缘之胸线贴合,以支撑乳房之重量,由于撑托件位于支撑结构的下沿,该下沿及该撑托件之曲线与乳房下缘胸线曲线一致,穿戴时可与乳房下缘完全贴合。虽然撑托件一般使用金属材料,因其长度较该支撑结构短且紧密夹合于支撑结构本体内,不会滑动或穿出刮伤使用者,穿戴时接触胸口及两胁的支撑结构系为布层与棉层,因此本立体罩杯支撑结构之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对乳房具有更强的撑托力的支撑效果,同时穿着舒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罩杯支撑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胸罩上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罩杯支撑结构缝制于胸罩后的穿戴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罩杯支撑结构的立体图,图23进一步以内层分解图和纵向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图1-2可看到本实用新型立体罩杯支撑结构1,其包括:一内层21、一外层22及一撑托件23,内层21由一内布层211及一内棉层212组成,外层22由一外布层221及一外棉层222组成,内布层211与内棉层212、及外布层221与外棉层222均由胶体紧密贴合,内层21与外层22夹置撑托件23后,经过高温、高压塑形成本实用新型立体罩杯支撑结构1。
支撑结构1具有一上沿11及一下沿12,上沿11向外翻折,可与乳房突出部A的下缘贴合,由下往上撑托乳房,而下沿12可与胸线下缘贴合;撑托部23以夹置于下沿12部为佳,可增加支撑结构1的稳固支撑能力。
撑托件23可以是一扁形钢线也可以是钢片或弹性塑形体,被夹设于内层21及外层22间,撑托件的长度略短于内层及外层,也即短于支撑结构1,因此金属材质的撑托件可被完全夹置于该支撑结构1中,当内层21与外层22压合时,因内棉层212与外棉层222柔软有厚度,使得撑托件23得以紧密压合于内层及外层之间,不会左右滑动而穿刺破支撑结构并刮伤使用者,同时又可强化该支撑结构之支撑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辉荣,未经黄辉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17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发射治疗媒介的衣服
- 下一篇:电化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