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防尘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72530.2 | 申请日: | 200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7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遇春;李良玉;史小燕;王金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0137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防尘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电学领域,尤其涉及电气元件,特别涉及交流接触器,具体的是一种新型防尘接触器。
背景技术:
交流接触器是广泛使用的电气元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经常有粉末、灰尘等污染物,随空气流动及接触器的运动进入交流接触器,严重污染接触器的电磁机构和触头机构,增大了触点产生烧蚀的可能性和交流接触器的噪音,从而影响交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而现有技术中的交流接触器,却无法防尘。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的交流接触器中,上壳体上设置有凹腔,凹腔的底面呈台阶面,凹腔中设置有辅助触头,由于辅助触头与连接件之间采用铆接结构连接,而铆接部分从辅助触头的底面凸出,因此,辅助触头与上壳体凹腔之间存在较多的间隙,也容易进入灰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防尘接触器,所述的这种新型防尘接触器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染物进入交流接触器、影响交流接触器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新型防尘接触器由一个交流接触器构成,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由电磁机构、传动机构、触点系统、灭弧系统和外壳构成,所述的外壳由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构成,所述的传动机构、触点系统和灭弧系统均设置在所述的上壳体中,上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的电磁机构设置在所述的下壳体中,其中,所述的上壳体的上侧固定设置有一个盖板,盖板上侧连接有一个防护罩,所述的灭弧系统的外围设置有防护挡板,所述的防护挡板与上壳体固定连接,上壳体上连接有一个盖板,上壳体在其与盖板的接合处设置有防尘壁,上壳体与下壳体的接合面中设置有相互嵌合的卡槽结构,下壳体中设置有一个内腔,所述的电磁机构设置在所述的内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卡槽结构由设置在下壳体中的凸棱和设置在上壳体中的凹槽构成,所述的凸棱嵌合在所述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壳体上设置有凹腔,凹腔的底面呈平面,凹腔中设置有辅助触头,辅助触头的底面呈平面,辅助触头的底面与凹腔的底面之间为零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罩由透明罩壳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尘壁垂直于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防护罩壳防止空气中的粉尘进入接触器的传动机构和灭弧系统,防尘壁可防尘粉尘进入触头内,防护挡板可保护接触器内部传动机构,而辅助触头与上壳体接合处填平,也可防止灰尘进入;电磁机构密封于下壳体的独立内腔中,上下壳体的之间卡槽结构密封增强了接触器的密封效果。辅助触头的底面与凹腔的底面之间为零间隙,更好地防止灰尘进入。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将防护结构设置于交流电磁接触器中,通过采用防护罩防护挡板以及凹槽与凸棱的配合增强接触器的密封效果,提高其防尘能力,使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寿命大大延长,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尘接触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尘接触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方向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尘接触器中的辅助触头与上壳体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尘接触器由交流接触器组成,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由交流接触器组成,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由电磁机构、传动机构、触点系统、灭弧系统和外壳构成,所述的外壳由上壳体2和下壳体1组成,所述的传动机构、所述的触点系统和所述的灭弧系统设置于所述的上壳体2中,所述的电磁机构设置于所述的下壳体1中,其中,所述的上壳体2的上侧固定设置有一个盖板,盖板上侧连接有一个防护罩5,在所述的上壳体2中设置有防护挡板4,所述的防护挡板4设置于所述的灭弧系统外围,在所述的上壳体2与所述的下壳体1相接合处、在所述的上壳体2上设置有U形凹槽,在所述的下壳体1上设置有T形凸棱,所述的凹槽和所述的凸棱相配合,在所述的上壳体2与所述的盖板相接合处设置有防尘壁3,在所述的下壳体1中设置有内腔8,内腔8作为电磁室,所述的电磁机构设置于内腔8中。
如图5所示,所述的上壳体2上设置有凹腔9,凹腔9的底面呈平面,凹腔中设置有辅助触头10,辅助触头10的底面呈平面,辅助触头10的底面与凹腔9的底面之间为零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罩5由透明罩壳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尘壁3垂直于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25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