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桩柱垂直度调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2547.8 | 申请日: | 200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55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毅敏;肖更华;陆嵘;杨兴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4 | 分类号: | E02D13/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钟玉敏 |
地址: | 200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桩柱 垂直 调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逆作法施工中大型钢桩柱垂直度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逆作法施工日益被广泛应用,且所建项目超大超深,钢桩柱类型超大超长,仅仅利用钢桩柱的有效自由端无法准确快速地控制钢桩柱的垂直度,因此对此类钢桩柱如何快速、简单、准确的定位及调垂显得尤为关键。
由于以往的调垂装置对于直径较小、长度较短的钢桩柱能做到有效控制,但对于一些比较大型的钢桩柱比较难以控制,因此设计出一种可以有效的对大型钢桩柱进行垂直度调控的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直观、准确、快速地完成对大型钢桩柱垂直度的调整控制的钢桩柱垂直度调控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桩柱垂直度调控装置,包含垂直度监控系统和垂直度调整系统,所述垂直度监控系统包括测直管、传感器及测直仪,测直管平行固定设置在钢桩柱外壁上,传感器测直缆线与测直仪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度调整系统包含基座、支架、自动调节装置以及多根辅助垂直度调节装置;所述基座固定设置在桩位四周;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基座上;所述自动调节装置为四向自动调节装置其安装在支架上部,所述辅助调节装置上端与基座固定连接,下端伸入到桩位基坑中与钢桩柱下端部固定连接。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钢桩柱上部采用四向自动调节装置利用钢桩柱自重使之达到基本垂直度要求,然后通过在下部设置辅助调节装置增加钢桩柱的受限高度,而后通过传感器把测量得到的垂直度数据传给测直仪,有其根据测量得到的垂直度数据调整辅助调节杆,使钢桩柱的垂直度达到设计值。采用本实用新型钢桩柱垂直度调控装置,全部垂直度调控操作均可以在地面以上完成,有效增加了钢桩柱的受限高度,使钢管柱在安装和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操作简便,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难题,为逆作法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此外本实用新型调控装置反复利用率高,保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桩柱垂直度调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钢桩柱垂直度调控装置,包含垂直度监控系统和垂直度调整系统,所述垂直度监控系统包含测直管5、传感器6及测直仪,测直管5平行固定设置在钢桩柱8外壁上,传感器6测直缆线与测直仪相连,所述垂直度调整系统包含基座1、支架2、自动调节装置3以及多根辅助调节装置4;所述基座1固定设置在桩位四周;所述支架3固定设置在基座1上;所述自动调节装置3为四向自动调节装置其安装在支架2上部,所述辅助调节装置4上端与基座1固定连接,下端伸入到桩位基坑中与钢桩柱8下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四向自动调节装置3均布设置在支架2上部四个方向,其包括平衡杆301、竖向限位螺杆302和上部横向限位螺杆303。
辅助调节装置4有四根。
还包括下部限位螺杆7,所述下部限位螺杆7设置在基座1上,其用于对基座位置处的钢桩柱8进行周向定位。所述基座1上标有中心控制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进行垂直度调控的:
(1)在地坪上预先定设好桩位,将基座1固定在桩位四周;
(2)将钢桩柱8利用牛腿搁置在基座1的四向自动调节装置3上,利用钢桩柱8的自重使之达到基本垂直度要求,利用四向调节装置上的平衡杆301、上部横向限位螺杆302、竖向限位螺杆303将钢桩柱8上端固定;
(3)安装辅助调节装置4,辅助调节装置4安装在自然地面下3米左右,上端固定在基座1上,下端与钢桩柱8下端固定,使钢桩柱8的受限高度尽量加长,通过调节辅助调节装置4中的螺杆来调整钢桩柱8的垂直度,以最终控制钢桩柱8的垂直度及起到固定钢桩柱的作用。
(4)测直管5安装在钢桩柱8外壁上,长度随钢桩柱长度而定,测直仪选用普通专用测直仪,将测量垂直度的传感器6探头放入测直管内以测量钢桩柱8的垂直度;
(5)将传感器6与测直仪连接,把测量得到的垂直度数据传给测直仪并送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以确定钢桩柱垂直度的偏差情况,然后根据测量得到的垂直度数据调整辅助调节杆,使钢桩柱的垂直度达到设计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25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铝粘结复合板
- 下一篇:新型刺绣机刺布引线机构连杆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