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道路工程用的活动栅栏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2636.2 | 申请日: | 200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86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项敏;康海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H1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工程 活动 栅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维修、维护工程中的隔离设施,特别是一种道路工程用的活动栅栏。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道路维修和维护工程中,隔离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
1、保障周围行人或行车的安全;
2、避免维修后尚未验收的工程遭到破坏。
现有的隔离设施主要就是隔离栅栏,它主要是由一垂直于地面设置的板体结构和设置与板体底端两侧的支撑脚所组成,且为了确保栅栏设置后的稳定性,该栅栏通常是由质量较大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使用时,可将多个栅栏将施工的区域围起来,起到了隔离的作用。但是,由于该栅栏的板体结构的长度是一定的,因此,若施工区域面积较大时,需要较多的栅栏才能完成隔离工作。
鉴于上述原因,有人就发明了长度可调节的隔离栅栏,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授权公告号:CN2069453Y)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成紧凑的捆状,重量轻,容易携带,运输及保管方便,且安装折叠简单,展开长度长的折叠式围栏,由立柱斜撑,横脚,斜挡组成,其特征在于立柱通过转轴与横脚斜撑相连。它在公安、交通管理中可作为临时警界线隔离设施之用。在邮电、电力、煤气、环卫、道路等市政及其它部门施工、维修设施时作为临时隔离围栏之用。
上述长度可调节的栅栏,虽然解决了栅栏的长度调节问题,但栅栏的宽度调节问题却没有解决。若道路施工仅限于一窖井周围的小面积道路施工,就需要至少四个现有的栅栏结构才能将其围起来。由此可见,现有的栅栏对于小面积道路施工区域的隔离反而需要耗费较多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工程用的活动栅栏,主要解决现有的道路施工隔离用栅栏只能作长度调节,因此不利于小面积施工区域隔离的技术问题,而且收纳时也不会占用太多的收纳空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道路工程用的活动栅栏,它包括一垂直于地面设置的板体,该板体底端两侧分别设置有支脚,其特征在于:该板体中间两侧分别设置有垂直于地面的转杆,该转杆分别连接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的一端。
所述的道路工程用的活动栅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的长度小于等于转杆到支脚的距离。
所述的道路工程用的活动栅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的另一端下方设置有支脚。
所述的道路工程用的活动栅栏,其特征在于:转杆到板体的距离小于支脚外端到板体的距离。
藉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与现有的具有可调节长度的隔离栅栏相比,还可以调节栅栏的覆盖宽度。且时候完毕后,可将覆盖宽度的板体收合,避免了对收纳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中:
1-板体;
21、22-支脚;
31、32-转杆;
4-第二板体;
5-第三板体;
41、51-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它们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道路工程用的活动栅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包括一垂直于地面设置的板体1,该板体1底端两侧分别设置有支脚21、22。该板体1中间两侧分别设置有垂直于地面的转杆31、32,该转杆31、32分别连接第二板体4和第三板体5的一端。该第二板体4和第三板体5的长度小于等于转杆31、32到支脚21、22的距离。该第二板体4和第三板体5的另一端下方设置有支脚41、51。转杆31、32到板体1的距离小于支脚21、22外端到板体1的距离,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减小栅栏收折后减小体积。
使用时,若需要对道路窖井的施工区域进行隔离时候,只需要将活动栅栏的第二板体4和第三板体5展开即可,这样,就无需动用四个现有结构的栅栏。而且,当使用完毕后,只需将第二板体4和第三板体5收起,这样也不会占用很大的收纳区域。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未经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26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