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灯夹子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3345.5 | 申请日: | 200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34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范晔平;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广为电器工具厂 |
主分类号: | F21V33/00 | 分类号: | F21V33/00;F21S9/02;F21V23/00;H02J7/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静洁 |
地址: | 2011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灯夹子,尤其涉及适用于汽车电源夜间充电时起连接作用的带灯夹子。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带灯夹子1’的结构示意图,将LED(发光二极管)灯泡102’安装在夹子101’前齿的上部,该LED灯泡102’串联连接电池及开关103’。
该带灯架子具有以下缺点:
1、电池及开关103’与夹子101’本身之间的距离太长,且其通过电线连接,不仅增加体积,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损坏;
2、由于设置有开关元件,且该开关元件与夹子101’本身之间也设置有相当长的距离,夜间操作时,先要打开开关103’,点亮LED灯泡102’,再把夹子101’夹到汽车充电电池的正负极上,最后再去关掉开关,熄灭LED灯泡102’;如此操作笨重繁琐,又不顺手,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灯夹子,所有元件均设置在夹子上,体积小,操作方便,同时还具有省电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灯夹子,其包含夹子本体、LED灯泡和电池;特点是,还包含夹片装置;该LED灯泡,电池和夹片装置通过电路连接;
所述的电池设置在夹子手柄的内部;
所述的夹片装置设置在夹子的连接轴上,其包含上夹片和下夹片;
所述的上夹片上设置有触点开关,所述的触点开关包含电池负极触点和LED灯泡负极触点;所述的LED灯泡的正极电路连接电池的正极,LED灯泡的负极电路连接上夹片上的触点开关的LED灯泡负极触点,电池的负极电路连接上夹片上的触点开关的电池负极触点;
所述的下夹片上设置有开关装置;
在所述的LED灯泡的外部设置有一灯罩;在所述的电池的外部设置有电池壳。
本发明提供的带灯夹子,在夜间操作的过程如下:手动对夹子手柄施加压力,使夹子前齿张开;同时,下夹片上的开关装置以夹子的连接轴为中心旋转,使开关装置和触点开关的弹片分离,电路导通,使得LED灯泡发光;此时正好将该夹子夹到汽车的充电电池的正负极上,夹子夹住目标后,使用者释放对夹子手柄的压力,夹子前齿闭合,下夹片上的开关装置以夹子的连接轴为中心向回旋转,开关装置压紧触点开关的弹片使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从而断开与电池负极触点和LED灯泡负极触点的连接,自动关闭灯光。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集夹子,灯泡,电池于一体,电路简单,体积小,美观大方,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
2、本发明使用夹片装置起到开关的作用,使用夹子的同时可自动打开和关闭灯泡,节约电能;
3、对一些诸如材料变形等不确定因素的出现,也不再直接影响灯泡的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带灯夹子;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带灯夹子前齿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带灯夹子前齿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带灯夹子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2~图4,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带灯夹子的结构示意图,其包含夹子本体101、LED灯泡102和电池103;特点是,还包含夹片装置104;如图4所示,该LED灯泡102,电池103和夹片装置104通过电路连接;
所述的LED灯泡102设置在夹子前齿1011的上部;所述的电池103设置在夹子手柄1012的内部;
所述的夹片装置104设置在夹子连接轴1013上,如图2、图3所示,其包含上夹片1041和下夹片1042;
所述的上夹片1041上设置有触点开关,所述的触点开关包含电池负极触点10411和LED灯泡负极触点10412;所述的LED灯泡102的正极电路连接电池103的正极,LED灯泡102的负极电路连接上夹片1041上的LED灯泡负极触点10412,电池103的负极电路连接上夹片1041上的电池负极触点10411;
所述的下夹片1042上设置有开关装置10421;
在所述的LED灯泡的外部设置有一灯罩;在所述的电池的外部设置有电池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广为电器工具厂,未经上海广为电器工具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33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实验注塑成型机
- 下一篇:铁路货车制动管组成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