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液压动力聚氨酯现场发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3541.2 | 申请日: | 2007-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51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华成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成璞 |
主分类号: | B29C44/04 | 分类号: | B29C44/04;B29C44/22;B29C44/34;B29K7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0086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液压 动力 聚氨酯 现场 发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注塑机械,特别涉及聚氨酯发泡装置,具体地是一种节能液压动力聚氨酯现场发泡装置。
背景技术:
聚氨酯发泡装置在工业和民用领域中广泛用于现埸发泡包装,保温领域。现有技术中,聚氨酯发泡装置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气体,因此装置的体积庞大,压力波动,噪声大,但由于工作介质是空气并有贮气罐,故有耗电少,使用成本低的优点。中国专利CN2306879公开了一种微电脑控制新型聚氨酯现场发泡装置,由微电脑控制器控制物料的加热温度和时间,但仍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现有技术中液压动力发泡装置压力稳定,噪声小,但存在耗电大,工作介质是液压油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液压动力聚氨酯现场发泡装置,所述的这种节能液压动力聚氨酯现场发泡装置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聚氨酯发泡装置耗电大,使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液压动力聚氨酯现场发泡装置由液压油箱、料桶和发泡枪构成,其中,所述的液压油箱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液压油箱的侧面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的支架中并列设置有一个第一料泵和一个第二料泵,所述的第一料泵和第二料泵的进料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的料桶连接,第一料泵和第二料泵的出料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的发泡枪连接,第一料泵和第二料泵的活塞杆均连接到一个连接体上,所述的连接体与一个第一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的第一油缸固定设置在支架中,第一油缸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一油缸与液压油箱之间的液压管路中设置有一个液压泵和一个第一电磁阀,所述的液压泵和第一电磁阀之间的液压管路中设置有一个第一减压阀,第一电磁阀的控制端通过导线与一个控制器连接,液压泵通过液压管路又连接有一个第二油缸,在液压泵与所述的第二油缸之间的液压管路中设置有一个第二电磁阀和一个第二减压阀,所述的第二电磁阀的控制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的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由两个平行设置的立柱构成,所述的立柱为中空的结构,所述的立柱中设置有倒U型插件,所述的倒U型插件的外圆周上设置有锁紧螺帽。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支架上,控制器由开枪控制电路、电子控制电路和无触点控制电路构成,所述的开枪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的发泡枪中,开枪控制电路与发泡枪中动作执行元件的驱动端连接,开枪控制电路与电子控制电路连接,电子控制电路与无触点控制电路连接,无触点控制电路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液压泵的驱动端与一个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发泡枪的开枪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聚氨酯的发泡工序采用两个料桶,使用前,采用无动力自吸泵,将原料分别输入第一料泵和第二料泵,第一油缸通过第一料泵和第二料泵将两个料桶中的物料压入发泡枪内,两种物料在发泡枪内混合,通过发泡枪喷出发泡,实现双组份发泡.当开枪控制电路正常工作时,第一油缸正常工作;当开枪控制电路较长时间不工作时,控制器控制液压泵站关闭,系统处于待机状态,以节约电源。液压油箱设置行走轮,可移动,方便现场使用。控制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控制方案,例如微电子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在聚氨酯发泡装置中设置节能液压动力装置,液压油箱一体化设计,设置有控制器的支架伸缩式设计,油箱上设置行走轮,可有效减小聚氨酯发泡装置的体积,方便现场应用,利用控制器控制液压泵站间断工作,节约能源。本发明使液压发泡置具有了空气压缩机动力装置节能,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动力聚氨酯现场发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动力聚氨酯现场发泡装置的一个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动力聚氨酯现场发泡装置中的第一料泵和第二料泵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动力聚氨酯现场发泡装置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动力聚氨酯现场发泡装置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成璞,未经华成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35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