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小孔刀柄式穿孔电极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3640.0 | 申请日: | 200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37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红兵 |
主分类号: | B23H9/14 | 分类号: | B23H9/14;B23H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2154上海市崇明***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小孔 刀柄 穿孔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小孔穿孔电极。
背景技术
穿孔机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利用空心管状的电极1将高压工作液直接注入到工作区,使火花放电加工时的电蚀产物被高速流动的工作液迅速冲走,解决了深小孔加工过程中的排屑困难问题。其通常包括电极1、夹头2、导向器3、定位板4等部件。电极1在穿孔加工过程中,损耗快,需不断地更换。由于电极1为细长的空心管,特别是对于直径非常小的电极而言,更换时需要非常小心,并且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影响加工效率。此外,由于电极1有多种规格,夹持不同规格的电极时,通常需要更换不同的夹头3,或者谨慎地调整夹头,使用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小孔刀柄式穿孔电极,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速小孔刀柄式穿孔电极,包括管状电极和固定于管状电极未端外侧的刀柄。通过增加刀柄,不但增加的管状电极的受力强度,而且根据管状电极的直径,统一刀柄的直径。方便了电极的更换,减少了更换电极的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刀柄为圆柱形。
进一步地,所述刀柄上还设有一O型密封圈。通加设密封圈,使得高压工作液不会出现泄漏。
进一步地,所述O型密封圈设于刀柄尾部。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电极未端外露于刀柄,所述刀柄靠近管状电极未端的一端紧固于所述管状电极上。通过这种设计,使得刀柄在夹紧于管状电极上时,使得刀柄能很好地固定于管状电极,不易从管状电极上滑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速小孔刀柄式穿孔电极,方便了电极的自动更换,并且不易造成电极弯曲、损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穿孔机基本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速小孔刀柄式穿孔电极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高速小孔刀柄式穿孔电极,包括管状电极1和固定于管状电极未端外侧的刀柄2。
其中,所述刀柄2为圆柱形。
其中,所述刀柄2尾部设有一O型密封圈4。
其中,所述管状电极1未端外露于刀柄2,即图2中的凸出部分5,所述刀柄2靠近电极1未端的一端紧固于所述管状电极上。
其中刀柄的规格可根据实际需要统一设定,例如,对于管径大于等于0.10毫米小于等于0.60毫米的管状电极,刀柄直径统一设定为1.00毫米。对于管径大于等于1.00毫米小于等于1.50毫米的管状电极,刀柄直径统一设定为2.00毫米。对于管径大于等于2.00毫米小于等于2.50毫米的管状电极,刀柄直径统一设定为3.0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红兵,未经朱红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3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主轴机床的水冷却结构
- 下一篇:贮仓下料口锥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