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药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3782.7 | 申请日: | 200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16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毅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毅民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瑾瑜 |
地址: | 200032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配药的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配中草药的小车。
背景技术
在医院药房中,如果需要配取的药物有多种,需要到各个储药抽屉或药柜里去取。尤其是中草药的配制,往往要取用多味药材,而且一般中草药每次配制多贴,每一味药取完后需要分别摆放,到最后才分开包装;而中草药本身体积又比较大,这样工作人员取药的时候,免不了需要多次往返于药柜和配药工作台,增加了工作量,造成了很多不便,工作效率低下。
把药放在容器内然后放到手推车上,可以一次取多味药材,但存在这样的问题:手推车体积一般比较大而且笨重,而药柜之间距离有限,有时候手推车无法进入,还是不够便利。此外,盛有中草药的容器放在手推车上,若多个容器叠在一起,可减小手推车体积,但很容易翻倒洒落,也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需要一种体积小巧,又能放置多种药物而不会翻倒的配药车来完成取药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配药车,能同时放置多种药材,而且易于使用。
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配药车,包括底层3、置药层4、两个竖直连接的外侧支撑杆1、一个或一个以上内侧支撑杆2、一个或多个水平连接的横杆6;
横杆6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竖直连接的外侧支撑杆1,中间位置与内侧支撑杆2连接;
外侧支撑杆1和内侧支撑杆2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横杆、置药层4和底层3,底层下面安装有多个滚轮5。
两个外侧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外侧支撑杆与内侧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以及内侧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盛药容器7的直径。
两个外侧支撑杆1与置药层4和底层3所组成的四边形,其对角线大于盛药容器的直径。
上层的置药层用于放置取好药物的盛药容器,底层用于放置空的盛药容器。
使用时,从两个外侧支撑杆1与置药层4和底层3之间放入和取出盛药容器7;从配药车的上部将装有药物的盛药容器放在置药层上或者取下来,多个盛药容器可以叠在一起。
因为两个外侧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外侧支撑杆和与之相邻的内侧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内侧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盛药容器7的直径,因此放在置药层4和底层3上的盛药容器不会掉下来,药材也不容易撒落。
拉住横杆、外侧支撑杆或者内侧支撑杆,就可以方便地移动配药车。
本实用新型的配药车,体积小而且轻巧,能放置多种药物,且不易翻倒、掉落或者洒落药物,尤其适用于中草药的取用配制,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候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配药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药车使用示意图
其中,1-外侧支撑杆,2-内侧支撑杆,3-底层,4-置药层,5-滚轮,6-横杆,7-盛药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配药车,包括底层3、置药层4、两个竖直连接的外侧支撑杆1、一个内侧支撑杆2、两个水平连接的横杆6;
横杆6为弧形,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竖直连接的外侧支撑杆1,中间位置与内侧支撑杆2连接;
外侧支撑杆1和内侧支撑杆2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横杆6以及放置盛药容器7的置药层4和底层3;底层下面安装有三个滚轮5。
两个外侧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外侧支撑杆与内侧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盛药容器7的直径;
两个外侧支撑杆1与置药层4和底层3所组成的四边形,其对角线大于盛药容器的直径。
如图2所示,使用时,先将多个盛药容器从两个外侧支撑杆1与置药层4和底层3之间放到底层上,取药时将盛药容器从从底层上分别取下来,将药物放入盛药容器,然后从配药车的上部将装有药物的盛药容器放在置药层上,多个盛药容器可以叠在一起。这样可以一次取用多种药物。
由于两个外侧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外侧支撑杆和与之相邻的内侧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盛药容器7的直径,因此放在置药层4和底层3上的盛药容器不会掉下来,药材也不容易撒落。
拉住横杆、外侧支撑杆或者内侧支撑杆,就可以方便地移动配药车。
取完药物之后,将配药车移动到配药工作台,从配药车上部将装有药物的盛药容器从置药层上取下来进行药品的调配即可。调配完的空的盛药容器,可随手放入底层。整个过程中盛药容器取放方便,不会在移动过程中掉落或翻倒,所装的药物也不会洒落出来。
也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内侧支撑杆以增强牢度,相邻的两个内侧支撑杆之间距离小于盛药容器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毅民,未经李毅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37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