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溶液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3863.7 | 申请日: | 200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6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弓振斌;张金城;温裕云;沈潜;张和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拓微波溶样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023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液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溶液加热装置,尤其是流动注射分析中溶液间接加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是实现分析仪器自动化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于使用分光光度法进行信号检测的流动注射分析系统,为了提高系统分析信号的稳定性、改善方法的分析性能,对溶液进行加热、保温,使其在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下实现测量。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中,由于溶液在管路中实现流动、混合、反应等过程,则需对管路中流动的溶液进行加热,使其在较高的温度下完成混合、反应,这样既可缩短体系的反应时间,也可减少外界环境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现有的流动注射分析仪器中,使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的仪器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对管路中流动的溶液进行加热:1)使用水浴,即将溶液流过的管路放在水浴中,通过管路的热传导将溶液加热;2)使用油浴,即将溶液流过的管路放在油浴中,也是通过管路的热传导将溶液加热。上述两种对管路中流动的溶液加热方式虽已得到应用,但还存在以下不足:1)水浴或油浴加热时间较长,在分析装置中使用时,预热时间较长,即需要有较长的准备时间才能使分析装置进入正常使用状态;2)水浴或油浴一般要使用较大体积的水或油,不仅使分析装置的体积加大,也不利于分析装置的搬运,尤其是不能适应现场分析或检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溶液加热装置,该装置可安装在分析仪器中,具有加热效率高、温度精度高、体积小、易搬运之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溶液传输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加热棒、温度传感器、电加热芯棒、盖板、保温套和固定座,电加热棒固定在电加热芯棒内,溶液传输管绕在电加热芯棒上,温度传感器固定在电加热芯棒的端面上,电加热芯棒两端分别装有盖板,盖板装在保温套内,溶液传输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穿过盖板向外延伸,在盖板上分别装有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溶液传输管绕在电加热芯棒上进行加热的方式,故具有以下优点:1)体积小,使本装置可方便地安装在分析仪器中,也易于搬运、运输;2)加热效率高,溶液传输管与电加热芯棒直接接触,提高了热传导效率,也缩短了分析装置预热时间,使分析装置能尽快进入正常工作状态;3)温度精度高,温度传感器可有效地控制温度,使其能保持较高的温度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图1所示,溶液传输管7绕在电加热芯棒3上,其溶液输入端8和输出端9分别穿过盖板4-1和4-2向外延伸。电加热芯棒3由导热性能较好的铜或铝等金属材料制成。温度传感器2固定在电加热芯棒3的端面上。电加热芯棒3两端分别装有盖板4,盖板4装在保温套5内,在盖板4上分别装有固定座6,固定座6连接在测试仪上。使用时,装置通电后由电加热棒1对电加热芯棒3进行加热,电加热芯棒3对溶液传输管7进行加热,使从溶液传输管7输入端8进入的溶液升温后从输出端9流出。温度传感器2将温度信号反馈至仪器控制中心,当达到设定温度时,由仪器控制中心切断电源,电加热棒1停止加热,当低于设定温度时,仪器控制中心重新启动电源使电加热棒1对电加热芯棒3重新进行加热。保温套5和盖板4组成一个保温腔,使处于保温腔内的溶液传输管7、电加热芯棒3获得良好的保温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拓微波溶样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拓微波溶样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38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