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乳化油污水吸附微滤式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3961.0 | 申请日: | 200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51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顾培韵;陈志斌;李红;郁敏奇;寿旭日;林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褚竺 |
地址: | 20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化 油污 吸附 微滤式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过滤时滤心固定不动的其他压力或抽吸过滤装置,特别是一种带有滤网和粒状过滤材料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舰船上,油污水排放会严重影响水域环境,因此有相应标准、规范对使用者有严格要求,涉及该领域的主要技术状态有下列几种:
1.采用超滤技术的相关产品,其突出优点是出水水质较好,但存在装置容积大、系统复杂等问题,很难扩大使用,同时,对于超滤后的浓缩液处理,也是一个难题。
2.采用吸附技术的相关产品,其出水水质也较好,但其设备容积庞大而且存在吸附效率低的问题,通常单层吸附过滤器所需吸附时间可达30分钟至60分钟,将给使用者带来极大困扰。
3.采用过滤技术的相关产品,装置的过滤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堵塞,通常单层过滤滤器的滤料更换周期是2~3天,不仅给使用者带来麻烦,其使用成本也随之大增,极不经济。
同时考虑到现行实施的新油污水水质排放标准MEPC107.(49)决议,对比原MEPC60.(33)决议标准而言,新标准的主要区别是:增加对油水乳化液的排放要求,对现有的技术方案提出必须应对的改进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乳化油污水吸附微滤式过滤装置,它能满足新标准规定要求,且性能稳定,装置容积较小,运行维护方便,成本较低具有较佳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过滤装置包括有粗分离柜、泵、精分离柜、滤器,贮存油污水的粗分离柜连接有泵,泵送油污水的泵连接有精分离柜,精分离柜内设置有滤器,滤器中部多孔管连接有出水口,其特点是:装置中至少设置有一个精分离柜,该精分离柜内腔设有滤器,该滤器的本体包括有多孔隔板、多孔管、盖板、法兰,多孔隔板包括有一外多孔隔板和至少一个中多孔隔板,外多孔隔板内侧敷设有微滤层,中多孔隔板内、外两侧分别敷设有微滤层,多孔管外侧敷设有微滤层,在外多孔隔板和中多孔隔板之间、各中多孔隔板之间、中多孔隔板和多孔管之间分别填设有吸附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微滤技术和吸附技术相结合的优化组合技术,吸纳了微滤技术油份截留性能好以及吸附技术吸附容量大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微滤技术容易堵塞、吸附技术吸附效率低的技术障碍,滤器性能稳定、容积较小、运行维护方便、拆装简易、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乳化油污水吸附微滤式过滤装置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滤器纵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油污水分离装置包括有粗分离柜1、泵2、精分离柜3、3’和滤器4、4’,除滤器4、4’以外,装置中的组成结构基本上和现有油污水分离装置相似,粗分离柜1经处理后的油份可经排放阀12自排油管排水,粗分离柜1经管路和泵2连接,泵2的出口和精分离柜3连接,泵可将粗分离柜1内贮存的油污水泵入精分离柜3中,经滤器4分离后,将符合水质标准规定的水自排水管40排出,所述的精分离柜3可以是一个,也可以采用多个,如图1、4所示的精分离柜3、3’为2个,每个精分离柜3、3’中均设置有滤器4、4’。
参照图2、3、4,滤器4包括有本体41、吸附层42、微滤层43。
本体41包括有多孔管隔板411、多孔管412、盖板413和法兰414;其中:
多孔隔板411结构和现有结构相似,即在金属板材上置有大量小孔,用以流通油污水,多孔隔板411可围构成圆筒状或其他类似几何形状,围构的多孔隔板411密封固定在本体41两端的盖板,以保持油污水只能从板的多孔处(垂直向)流动(如图3箭头a所示);多孔隔板411又分为外多孔隔板4111(是滤器4的最外层隔板)和中多孔隔板4112,外、中多孔隔4111、4112结构相同,而中多孔隔板4112可根据设计容量的需求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图2所示为一个;
多孔管412,设置在滤器4、4’中部的管状体,和现有结构相似,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盖板413,其外伸部连接有法兰414,法兰414可连接出水管40,当为多个精分离柜3、3’时,该法兰414用以连接相邻二滤器4、4’之间的管路。
吸附层42,为有吸油及杂质过滤功能的各类活性碳,也可为有吸油及杂质过滤功能的聚烯类吸油毡组成,填设在外多孔隔板4111和中多孔隔4112之间,当为多中多孔隔板滤器时,是填设在各中多孔隔板4112之间,还填设在中多孔隔4112和多孔管41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3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