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功率控制模块壁挂式两相流冷却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20074374.3 申请日: 2007-09-04
公开(公告)号: CN201119213Y 公开(公告)日: 2008-09-17
发明(设计)人: 杨平西;刘林生;顾洪俭;冯智海;陈磊;陈琳;管磊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5K7/20 分类号: H05K7/20;H01L23/427
代理公司: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褚竺
地址: 2000***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机 功率 控制 模块 壁挂式 两相 冷却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具有密闭机壳和使用液体冷却介质,闭路循环的电机的冷却装置,特别是一种该装置的组件。

背景技术:

电机功率控制的大功率器件、模块,在工作过程中有较大的损耗,而器件的表面积相对较小,功率密度高,工作时会产生很高的温升,温升过高将造成元件损坏,大功率器件、模块能否正常作用,除器件本身质量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器件、模块和散热措施的合理配合,因此,一般都要采取不同的冷却方式,保证器件工作时其内部的结温始终保持在允许范围内;现有的电机控制模块的冷却方式有下列三种:

空气冷却:即强迫风冷,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但需外带风机或利用电机自带风扇冷却,冷却效果相对较差,而且噪声大,体积大,容易吸入灰尘,可靠性相对低;

油水冷却:水冷效果好,但构成系统的各元件所需冷却水量不尽相同,水路构成复杂,水密封接头多结构复杂,同时由于水的绝缘性能很差,而且会在高电压下出现电腐蚀和漏电现象,一但发生泄漏容易造成短路事故;油冷却,其绝缘性能好,但导热性较水差,且其粘度大,需要较大的循环动力;

浸泡式蒸发冷却:具有极高的冷却效率,蒸发换热时热传导率约为风冷的100倍,因而冷却装置比风冷装置体积小,冷却介质本身具有绝缘性,可防火灭弧,蒸发时冷却介质温度均匀,由于在一定压力下,相变吸热温度几乎不变,因而各个电力电子器件有可能安装在相同温度散热平台,有利于散热配置,结构相对简单,安装方便,如中国专利CN200320129492.1<大功率电子器件蒸发冷却装置>以及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11903.5<一种功率器件的蒸发冷却散热结构>均提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采用浸泡散热后,存在以下问题:功率控制模块中如何保护元器件和驱动元件,其中的熔断器是否能按设定电流熔断,在其熔断瞬间是否会使冷却介质产生不良反应,以及某些电力、电子元件和冷却液是否相容等等,此外,这种冷却方式在检修时必须放出冷却液,检修后必须检查内部清洁度和检测密封性,也是令人困扰的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机功率控制模块壁挂式两相流冷却装置,它能充分发挥蒸发冷却方式散热效率高的特点,又能提高其工作可靠性,且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机功率控制模块壁挂式两相流冷却装置,包括有电机、冷凝器、功率控制模块、电机的机座内腔盛置有冷却液,机座顶部连接有冷凝器,冷却液吸热、蒸发上升进入冷凝器,经热交换冷凝后的冷却液以自重流回机座内腔,构成二相流冷却循环,其特点是:在电机机座的机座侧面设置有侧向开口,在机座侧面的侧向开口处以壁挂形式固定设置有功率控制模块,功率控制模块的散热底板和机座内腔盛装的冷却液直接接触。机座内腔冷却液的二相流冷却循环,经散热底板可不断地带走该散热底板上安装的功率元件产生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功率模块壁挂于电机侧的结构,充分利用电机现有的两相流冷却循环的设备,和现有的功率器件自备的冷却散热结构比较,不仅大大地简化结构,而且也明显地降低设备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壁挂式的结构可避免采用浸泡散热带来的种种缺陷,不仅保证元器件的运行质量,也减少检修后的繁琐操作,从而突出本实用新型冷却效率高、可靠性高、噪声低、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适用于舰船等恶劣环境条件下电机功率控制模块的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功率控制模块壁挂式两相流冷却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功率控制模块的散热底板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电机功率控制模块壁挂式两相流冷却装置,包括有电机1、功率控制模块2、冷凝器3和冷却液4,电机1的机座11容置定子和转子的机座内腔12形成有可盛装冷却液4的空间,电机1运行时产生的热量由机座内腔12中的冷却液4吸收,当冷却液温升达沸点后,冷却液蒸发产生相变,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并上升至机座上方的冷凝器,和冷凝管进行热交换,冷凝为液态,在重力作用下流回到机座内腔12,上述过程是现有电机冷却装置完成二相流冷却的一个循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43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