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型可调角度颈椎牵引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4436.0 | 申请日: | 200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22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贺石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石生 |
主分类号: | A61F5/048 | 分类号: | A61F5/04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433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可调 角度 颈椎 牵引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可调角度颈椎牵引器。
背景技术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最为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此疗法适用于大多数的颈椎病患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也可适用于颈项肌肉劳损的保健治疗。但目前通常采用的枕颌布带牵引法有如下缺点:
1、使用不方便,患者难以坚持使用。目前的牵引治疗可以在医院和家中进行,但两者都不方便。如果在医院治疗,则每天需要去医院,而且疗程时间长有时需要数月,由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患者往往难以坚持;如果在家中使用,固然更为方便,但目前的牵引装置要专门的支架,或者挂在门后,或者放在床头。但现在大多数患者家中不是足够的宽敞,支架占用很大空间,且家中都是精心装修的,所以往往家里不方便安装支架,门也往往是精心装修的,所以牵引也不能挂在门上,另外家中基本上都使用席梦思,没有木板床及钢丝床,所以床头也无法安装牵引支具,因而家里使用很不方便。
2、牵引角度过去多数人采用垂直牵引,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经验表明,牵引角度在牵引治疗中起极重要的作用,不适当的牵引角度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反而会造成病情加重。根据生物力学,通过光弹子试验颈椎应力的分布证明:牵引角度不同,最大应力位置不一样,其病理情况和生理情况亦不相同。如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时,牵引角度一般为前屈5°,最大应力在C5、C6,而当颈椎呈生理曲度时,牵引角度为0°,其最大应力则在C4、C5;病变在C5、C6,牵引角度为前屈5°~10°;病变在C6、C7,牵引角度为前屈15°;病变在C7~T1,牵引角度为前屈20°~30°;病变在上颈椎,牵引角度多为后伸5°~20°。颈椎病一般不仅仅累及1~2个椎体,而是多个椎体受累,因此多选择前屈5°~15°。临床上还要注意根据病人的感觉、颈椎有无侧屈、旋转的情况而调整牵引方向和角度。
综上所述,研究一种使用方便、牵引角度设定容易的颈椎牵引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牵引角度设定容易的改进型可调角度颈椎牵引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进型可调角度颈椎牵引器,由垫子1、托板2、伸缩杆4、调节螺栓5、升降支架6、牵引杆7、枕颌带8和枕颌带横连杆9组成,其结构如图1-图4所示。其中,伸缩杆4为两根,托板2一端的两侧分别通过锁定螺帽3连接伸缩杆4一端,伸缩杆4另一端开有小孔14,托板2另一侧通过活动关节18连接垫子1,使垫子能绕着托板2转动;调节螺栓5上设有螺母15,调节螺栓5插入伸缩杆的小孔14内,螺母15位于伸缩杆4上方;升降支架6上设有螺母12,托板2靠近伸缩杆4一侧的中部开有小孔11,升降支架6插入该小孔11内,且螺母12位于托板2的下方,通过调节升降支架上的螺母12,调节牵引角度;牵引杆7两端开有端孔17,调节螺栓5插入牵引杆7的端孔17,且牵引杆17位于螺母15上方,牵引杆7的中部设有牵引钩16,枕颌带8的两端分别连接枕颌带横连杆9的两端,牵引绳10一端连接牵引钩16,另一端连接枕颌带横连杆9。
本实用新型中,垫子1采用三棱柱形,使上胸背部垫高,其结构符合上胸椎的生理曲度,便于调节颈椎的牵引角度。
本实用新型中,垫子1的表面铺有一层海绵。
本实用新型中,托板2的表面铺有一层海绵。
本实用新型中,牵引钩16上设有螺纹,旋转可以进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使用时患者的上胸背部位于垫子1上方,头部套上枕颌带8,头部位于托板2上方,通过调节升降支架6上的螺母12,调节托板2的高度至合适的位置,通过转动调节螺栓5上的螺母15,调节牵引杆7的高度,枕颌带8通过牵引绳10连接于牵引钩16上,通过旋转牵引钩16实现牵引。
本使用新型可以调节颈椎的牵引方向,以适应不同颈椎病的情况;而且使用简便、占用空间少,尤其适合于家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垫子1、托板2、伸缩杆4及升降支架6的结构图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牵引杆7结构图示。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枕颌带8的结构图示。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示。
图中标号:1为垫子,2为托板,3为锁定螺帽,4为伸缩杆,5为调节螺栓,6为升降支架,7为牵引杆,8为枕颌带,9为枕颌带横连杆,10为牵引绳,11为托板上的孔,12为升降支架上的螺母,13为托板上的侧孔,14为伸缩杆另一端的孔,15为调节螺栓上的螺母,16为的牵引钩,17为牵引杆上的端孔,18为活动关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石生,未经贺石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44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整流量的饮品冲煮机
- 下一篇: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