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片塑料瓶盖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4744.3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27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韩明;王士春;邱诚韡;施舒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紫日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41/04 | 分类号: | B65D41/04;B65D41/34;B65D5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莉莎 |
地址: | 20110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片 塑料 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瓶盖,特别涉及对瓶盖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防盗瓶盖,其防盗结构一般为折边式和钩式两种结构。
折变式的防盗结构是通过从防盗环内侧伸出的叶片卡住瓶口的止退环处,使防盗环留在瓶口上以达到防盗的目的。这种折边防盗结构在作用时,容易引起叶片内翻而失去防盗效果,降低了防盗性能。
钩式的防盗结构是通过防盗环内侧伸出的倒钩型卡口,靠倒勾的内径与止退环外径之间过盈量来卡住瓶口的止退环端部下方,使防盗环留在瓶口上以达到防盗的目的。这种结构在饮料的灌装过程中容易引起高盖、歪盖等不良情况,既影响生产损耗又降低产品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从防盗环伸出的带有台阶的叶片来卡住止退环达到防盗的效果的单片塑料瓶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单片塑料瓶盖,其特征在于,瓶盖1中防盗环2的内侧靠近底部一圈设置有若干个叶片3,防盗环2和叶片3的连接处的厚度δ控制在0.25~0.45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防盗环2和叶片3的连接处的厚度δ控制在0.25~0.45mm,使瓶盖在进入瓶口时叶片能容易地翻转,降低了瓶盖进入瓶口的阻力,避免产生高、歪盖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灌装性能,降低了瓶盖不良率的产生。
附图说明
1盖体、2防盗环、3叶片、4卡边、5台阶、6瓶口、7止退环。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单片塑料瓶盖,瓶盖1中防盗环2的内侧靠近底部一圈设置有若干个叶片3,防盗环2和叶片3的连接处的厚度δ控制在0.25~0.45mm。
叶片3的顶部外沿有一条卡边4,卡边4的高度H为0.5~1.0mm,卡边4的厚度M为0.25~0.35mm。使用时,卡边4高出瓶口6止退环7的下端部。卡边4和叶片顶部平面形成了台阶5,使用时,卡边4卡在瓶口6止退环7的下端部。台阶5与瓶口6止退环7作用产生防盗性能,使瓶盖打开时防盗环2留在瓶口6上,起到防盗的作用。
瓶盖开启时,防盗环2会随瓶盖1一起脱离瓶口6,台阶5卡住瓶口6止退环7的下端部,使叶片3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卡边4高出止退环7的下端部,能防止叶片向内翻转,叶片3向外翻转会使卡边4受到防盗环2内壁的支撑,叶片内、外翻转均受到了限制,使台阶5紧紧卡住瓶口6止退环7不让防盗环2脱离瓶口6,这样大大提高了瓶盖的防盗性能,比已有的防盗结构更为可靠。台阶5与瓶口6止退环7作用产生防盗性能,使瓶盖打开时防盗环留在瓶口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紫日包装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紫日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47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协商伪线的双向转发检测会话区分符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曲轴平衡机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D 用于物件或物料贮存或运输的容器,如袋、桶、瓶子、箱盒、罐头、纸板箱、板条箱、圆桶、罐、槽、料仓、运输容器;所用的附件、封口或配件;包装元件;包装件
B65D41-00 帽,例如顶盖、隆起密封件,即具有与颈部或确定倾注口的壁或出料口的外圆周接合部分的元件;用于封口件的保护性帽状盖,例如金属箔或纸的装饰性盖
B65D41-01 . 特别适用于容纳多种号码的
B65D41-02 . 没有刻痕线、撕裂条带、签条或类似的开启或拆开装置的帽或帽状盖
B65D41-32 . 带有刻痕线、撕裂条带、签条或类似的开启或拆开装置,例如便于形成倾注口的帽或帽状盖
B65D41-62 . 用于封口件的辅助保护性帽状外盖
B65D41-34 ..有螺纹的或类似的帽或帽状盖